close

【記者曾美惠台北報導】根據一份針對新移民子女進行的調查顯示,8成新移民子女在校成績表現在甲等以上,打破社會認為新移民子女學業成就普遍不佳的刻板印象。但僅有18%新移民家庭願意讓孩子學習外籍母親的母語,高達58.7%家庭持保留態度,顯示家庭仍對新移民文化存有高度偏見。

台北科技大學、金車教育基金會及伊甸基金會針對全國1,306位就讀國小3到6年級的新移民子女進行調查,希望了解新移民家庭子女在文化適應上、學校生活表現如何,並提出協助方法。

調查發現,74%的新移民子女希望媽媽多陪他們看書,80.3%孩子期待母親能再加強中文能力,35.3%的孩子希望媽媽加強使用電腦,另外,26.3%的孩子希望媽媽加強教育觀念,23.5%的孩子希望媽媽加強語言溝通。

有別於社會認為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普偏偏低的刻板印象,調查發現有8成新移民家庭的子女成績表現優異。7成8學生認為母親國籍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與功課,顯然外界認為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不佳的刻板印象應該改變。另外,有8成7的孩子覺得母親的國籍不會影響其交友。

調查也發現,新移民家庭中存有文化偏見,有6成7孩子想學媽媽的母語,但只有1成8家庭願意讓孩子學習,有2成3的家庭不喜歡孩子學習母親的母語,更有高達5成8的家庭持保留態度,顯示家庭仍存有相當嚴重的文化偏差與歧視,不願孩子學習母親的語言與文化。

台北科技大學、金車教育基金會及伊甸基金會昨天同時宣布協助新移民的方案,自下週一起,為新移民開設的課程也將正式上路,台北科技大學教務長姚立德表示,學校與兩個基金會合作,希望提供新移民學習機會,尤其中文班與電腦班,更希望幫助新移民儘快適應台灣。

台北科大學生也響應活動,加入服務行列,來自越南的梅春海(Mai Xuan Hai)目前就讀機械系三年級,4年前初到台灣時,因為語言不通造成生活很多不便,相當辛苦,現在他將在中文等課堂上擔任翻譯,當老師與學生間的橋樑,減少新移民的不適應,他相當高興能幫助這些同鄉。

來自印尼的林貞文則就讀工設系一年級,他說剛到台灣因為語言不通,參加同學的聚會結果當了三個多小時的啞巴,現在他的中文好多了,還會講簡單的閩南語。

他認為語言是基礎且重要的,如果能多開中文班,讓來自家鄉的朋友學習,一定可以適應環境,儘早融入台灣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