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這一人物形象歷來褒貶不一.有人讚揚她冰清玉潔,孤標傲世,
有人卻認為他心胞狹窄,尖酸刻薄.
黛玉的身世
黛玉出身於一個”支庶不盛”的書香之家.其父林如海是前科探花.
其母賈敏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兩人身下只有黛玉一個女兒.
不料母親早逝,黛玉體弱多病, 父親見她無人看顧照養,
就把黛玉送往外祖母家照料.
初進榮國府,賈母的關愛呵護和王熙鳯無微不至的照料,
並未能融化黛玉心頭的冰霜, 相反她感到孤獨和隔膜.
進榮國府不久,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又去世了,
黛玉成為一葉隨風飄零的浮萍,
獨特的身世和孤傲的個性直接影響到她日後的生活.
黛玉的性格
黛玉的性格中具有非常明顯的兩面性.
其中之一便是”多愁善感”. 大觀園中的繁華喧鬧,人們的閒談話語,
甚至落花飛絮,秋風蕭瑟,無不引起她惆悵的傷懷,
眼淚成了陪伴這顆脆弱心靈的伴侶.
除了多愁善感,黛玉也愛使小性兒,多疑,尖酸刻薄,
這種性格在她身上幾乎發展到了病態的程度.
她那張”比刀子還厲害”的嘴譏刺過寶釵,惹惱了湘雲,打趣過惜春,
斥罵過寶玉的乳娘李嬤嬤.
這兩種性格看起來如此迥異但並不矛盾.
在榮府這種勢利污濁的環境中,
黛玉的悲涼身世和寄人離下的生活一方面使她深感自卑,
另一方面又激起她的反抗,所以她雖然多愁善感,顧影自憐,
又用尖酸刻薄的話維護著自己人格尊嚴,保護自己
不被”風戶霜劍嚴相逼”的環境踐踏.
黛玉的才情
黛玉是大觀園中最具才情的才女.無論作詩,填詞,聯句都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紅樓夢中黛玉做的詩句最多,
無論是”葬花辭””秋窗風兩夕””題帕三絶””詠菊詩”,還是聯句聯詞,
都屬黛玉最多最佳.
與寶玉的愛情
封建禮教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黛玉卻恃才儌物. 她不僅有著非凡的文才,
還常常以此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她的許多感受,超出了禮教對大家閨秀的限定, 是淒婉,充滿愛憎,孤芳自賞的.
這顆孤單,清高自恃的靈魂在寶玉那裡找到了歸宿,
她很真摯,很自然把愛情獻給了他.
寶玉的愛情成為黛玉在賈府生活下去的重要精神支柱,
然而這份愛情未能得到封建家痛的認可.
家長們並不喜歡黛玉敏感,尖銳的個性和多病的身體,
加上寶玉所佩玉石和寶釵所戴金鎖是一對, 便藉口”金玉良縁”之說而偏袒寶釵.
黛玉亦知自己孤身一人, 無法與寶釵顯赫的家世和她的玲瓏周到相比.
但黛玉仍寄希望於堅貞不渝的愛情,默默地承受感情的熬煎.
她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煩惱,變得”喜怒無常,兩個人為此常常爭吵.
直到寶玉明確表示自己”只要木石前縁’根本不屑於”金玉良縁”時,
她心中才有了一份篤定.
黛玉的結局
”葬花吟”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
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細讀這些詩句的意蘊,黛玉在這些悲詞裡,實際上表達著強烈的嚮往,
那就是, 希望自己能被人愛, 與愛人結合,並且過一種正常的生活,
有一個正常的生命結局, 不被玷汙,不被抛棄,最後能正常地安眠”香丘”裡.
但是她這個理想卻總被現實蹂躪,蹍碎.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能幾時, 一朝漂泊難尋覓.”
怎麼辦呢?
“她”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去找一個更乾淨的歸宿,但是”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她沒有找到,
她現在如此體貼落花,
但當她自己有一天也成為落花時, 卻不會有人為她準備香丘-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在書裡.被稱做”瀟湘妃子”,她寫詩就屬這個別唬,
傳說中的瀟湘妃子,指舜的兩位妃子娥皇與女英,舜出巡時死於蒼梧,
她們兩人就奔赴九嶷山,先是啼哭,染竹成斑,後來就淚盡入水,死在江湖之間.
黛玉的這個別,既點出她愛哭, 是淚盡而亡,也預言著她的結局是入水殞命.
在那個時代, 那種社會, 那樣的家庭裡, 曹雪芹忠實地寫出了現實的嚴酷,
二玉沒能結合, 黛玉淚盡了, 失去了外祖母這唯一的靠山, 又病情加重,
她選擇了沉湖, 來詩意告別人間.
黛玉是沉湖,而非投湖.就是慢慢地從湖心方向一步步走去,
讓湖水漸漸地淹沒自己.黛玉活著時, 是詩意地生活,她死去時,
也整個是在寫一首詩, 一首淒婉的詩.
結論
黛玉的才情與抱負,她的生活理想和獨立精神, 她的高潔品質和不媚世俗的態度,
她的不圓通和不妥協,都使她雖然身為貴族卻不能成為”大家閨秀”的楷模
而被家族重視,呵護. 不僅如此, 她甚至遭到冷遇,她的愛情理想也因此而毀滅.
因此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反映出封建社會對具有叛逆精神,
不入主流社會的女性的摧殘 以及對其獨立意志,非凡才情的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