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學之受害

2007.01.10
台灣立報社論

根據台灣師範大學的調查報告顯示,由於少子化的影響,部分偏遠小學面臨廢校危機,而調查發現,僅有2成3的民眾同意偏遠學校合併或廢校,並有8成3民眾認為偏遠學校廢除,學生的受教權益會受到影響。但這份調查報告也同時指出,有高達72.8%民眾同意讓招生不足的大學停辦。因此,根據這份調查結果所顯示的結果,似乎顯示民眾寧願讓大專校院停辦,也要保持國民教育的普及。

的確,國民教育的普及具有根本上的重要性,它不但關係到整體的「民智」水平,也密切的關連於現代社會的最基本公平;而這些年來,隨著教育經費的拮据,國民教育往往便成為被忽略的一環,復又加上教改所導致的貧富家庭子女學習成果的落差擴大,因此社會大眾對於國民教育的關切與不平情緒,深刻的展現在這份調查之中。這樣的結果不但令人可以理解,也願意對於這樣的立場表達致上敬意。

但是,相對而言,對於大學困境的理解與「同情」卻又是另一副光景了。這些年來,隨著大學的普及、招生人數的急遽擴張,因此大學的「創新高」錄取率就成為每年夏季的熱點教育新聞題材,而「破表」般的錄取率又被直接與大學素質的下降輕易劃上等號,更有甚者,實在不甚光彩的各種「腥羶」事件又如同地雷般的、在大學校園內時有引爆,這種種訊息的連結,就使得大學成為非議之對象。同時,正如同要求成人必須自我負責一般,大學面臨的種種問題也被要求自我面對,社會對其不必像對於國民教育般疼惜。

當然,大學並非義務教育,所以依據公共資源分配的優先順位考量,大學自無要求整體社會承擔責任的資格。但是,換個角度而言,在如今大學錄取率幾已達百分之百的情況下,大學教育所能起的作用,是否已足以讓社會以「國民」教育而視之?換言之,大學的擴張已造成這一可能的契機。換個方式說,如果這個社會得以讓任何有意願、有基本資格的人都有機會進入大學就讀,那麼,這究竟是好事一件?或是壞事?

我們想指出的是,大學之擴張未必就與大學之墮落可以劃上等號,其關鍵在於,大學是否做好準備、願意給予這一群過去與大學教育絕緣者充分且適當的教育而激發其潛能?而在承擔這一教育責任時,大學是否具有充分的資源可以運用?再者,當前大學教育的嚴重問題之一,其實也在於教育部的高教政策失當,導致如此眾多的大學之間無法各自找尋、據有最符合各自條件的位置,讓大學之間是以合作之關係來滿足與達成社會整體的各方面需求。教育部讓各大學之間形成一種競爭關係,每一所學校都想藉由出頭來安然度過少子化的危機,甚至連技職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都不再具有差別。以上這些,其實才是高等教育當前所面對的最大問題。其實,社會大眾們應該要洞悉的是,教育部目前對於大學的各項開鍘威嚇與措施,事實上也是一種對於過去之失策、失職的掩飾手段,而眾多的大學更是這些失策下的受害者。


花蓮縣教師會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世紀教育 培養學生學習新東西
楊惠芳、劉偉瑩、陳康宜 綜合報導
        李遠哲昨天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中,以「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與教育」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李遠哲指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應以培養孩子「學習新東西的習慣」為重點,因為社會變化快速,沒有任何「一技之長」可以走遍天下,而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
        李遠哲說,現在有很多父母都以孩子考高分、進入好學校就讀、有一個好的工作為目標,但這是不對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隨時都能學習新東西,適應新環境及新變化。
         李遠哲表示,目前「考試主導教學」的現象非常嚴重,國中及高中都是以升學率作排行榜,教師的優劣也是以學生的升學情形來區分,學生也是以分數來分優劣,都是不好的,「只有大學的入學方式改變,才有可能減輕中小學的升學壓力,使中小學教學正常化。」
        臺大學務長馮燕贊同李遠哲的觀點,她表示,從小培養孩子好奇心和學習的好習慣,比在分數上斤斤計較更重要。臺灣學生在世界性的比賽、測驗中成績斐然,主要的競爭優勢在於創意和想像力,而創意、想像力來自豐富的經驗和資料累積,因此,臺灣文化環境及教育體制的重點,應是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鼓勵孩子學習。
        馮燕指出,孩子計較分數,多半是為符合父母的期待,「說孩子計較分數,不如說是父母計較分數」,但她提醒父母,教育要有宏觀的視野,不要太信任分數的「機制」,「它可能代表一時的光榮,但是孩子若不知道父母要求分數的理由,容易變成錙銖必較、搶分數。」
        前萬芳高中校長周麗玉表示,現今社會都強調成績好壞,教育政策也沒有一貫精神,只是一直解決問題,例如國文不好就加課,英文要加強就從小三開始教等,結果學生上課時間太長,根本沒有時間思考。

學雜費調整 大學盼有10%自主
楊惠芳 高雄報導 
    大學學雜費的調整昨天成為全國大學校長會議的討論焦點,最後提案通過建議教育部訂定生師比、助學計畫、校舍空間標準、大學評鑑成績等明確指標,並給予大學學雜費調整的自主空間,但幅度以不超過百分之十為上限。教育部表示,全國還有十萬名經濟弱勢學生沒有獲得任何獎助或工讀經費,至於下學期各校學雜費調整幅度,最遲在四月公布。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昨天在國立中山大學舉行,總計一百四十多位校長參與。國立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表示,原則上臺大今年的調幅不會超過百分之五,不會讓任何一名學生因為學雜費的問題而無法完成學業。中山、中央等部分大學則公開表示,今年傾向不調漲學費。
     教育部次長呂木琳表示,各大學要求學雜費調整自主空間,也要承擔更多責任,例如今年實施大學評鑑後,成效不彰的大學不但不能調漲,還要降低學費,最快將從明年起作為學費調整的參考指標。

防災大富翁 邊玩邊學習 
張彩鳳╱臺中報導
    「快!颱風來了!為了防止颱風降雨可能帶來土石流災害,我們要趕緊拿出防禦卡,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就不會失分了。」臺中市西屯國小昨天出現一股緊張氣氛,原來五年級小朋友正在進行「土石流大富翁對抗賽」,參賽隊伍都是從各班脫穎而出的防災高手。
     西屯國小主任陳婉珍表示,五年級自然課談到自然災害,大多只有簡單帶過,很少深入描寫或教導如何防災。為了讓小朋友認識土石流災害,學習正確的防範之道,教師賴如足與水土保持局合作,將大富翁遊戲結合流行的遊戲王卡,融入防災概念,讓小朋友在遊戲中運用團隊智慧,面對各種不同的狀況考驗,透過層層的難關加深防災概念。
     這項遊戲可以兩人對打,也可以一群人一起玩或班級對抗。小朋友必須動腦研究對抗之道,例如發生土石流時,可以使出防禦卡,如果方法正確,就可以免除被扣分的命運。小朋友都說比傳統大富翁刺激,又比遊戲王卡有趣,不少班級輪流把遊戲帶回家,與家人一起同樂。
     學生蔡繡如說:「遊戲時好像人就在土石流現場,要趕緊救災,很驚險。」吳潤身說:「希望學校多準備遊戲,邊學邊玩。」陳仕勳則說:「我把遊戲帶回家跟爸爸、弟弟一起玩,發現環境保護很重要。」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