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婦團:瑞典性教育徹底 連自慰都教
更新日期:2007/01/03 07:00
記者: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現代人晚婚,教一個人守貞到卅歲,健康嗎?」婦女團體認為「守貞課」不合時宜,不如在各科目裡落實兩性平等法,讓男女互相尊重、對自己負責。
婦女新知秘書長曾昭媛指出,教導守貞、不教避孕的性教育政策在美國已經失敗,當年在布希政府推廣下簽「禁慾宣言」的年輕人,一年內有六成毀約;仍維持誓言的年輕人,一半承認有口交,且認為口交不算破戒。
曾昭媛說,台灣早年資訊不發達,就有很多婚前性行為,「何況現在是網路時代?」況且以授課灌輸守貞、期望收到效果也是天真想法,「現在還誰聽課堂上講的?」
曾昭媛認為,學校不應灌輸單一價值觀,而應提供多元資訊,開放讓學生自由討論、自行選擇判斷,「年輕人會找到自己的方式」。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說,父權社會認為女人是男人財產,所以女人要守貞,但在廿一世紀談守貞不合時宜,「現代人平均到卅歲才結婚,守貞到那時就健康嗎?就會幸福嗎?」
她說,瑞典的青少女懷孕率、人工流產率與未婚生子人數都非常低,應該歸功性別教育徹底。
在瑞典中學性教育手冊「可以真實感受的愛」中,從性別特質、自我認同、家庭性別角色、同性戀一路講到安全性行為,「連手淫都有」。可見充分揭露資訊,年輕人會選擇保險套,而非墮胎。
「大人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教孩子?」她說,台灣應該落實兩性平等法,在小學發展尊重身體、多元價值概念,中學將「兩性互動」議題融入體育、社科等課程,不宜另開「守貞課」,「保護孩子是對的,但不是教導他們無知」。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7年寒假遊學台灣計劃(資料來源:青年資訊網) |
【大紀元綜合報導】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今夏為國內外青年朋友,規劃了一系列「遊學台灣」行程,深受好評。2007年寒假,青輔會再度設計了20條不同的遊學台灣路線,除了延續「青年探索台灣」的概念,更強調再認識、再發現、再感動與再創造的青年旅遊新風潮,讓青年深度認識台灣在地文化之美。
青輔會表示,2007年「遊學台灣」寒假中主題行程的規劃,以「短天數」、「低價格」、「少人數」之深度旅遊學習為主。此外「遊學台灣」也鼓勵引入台灣最具特色的文化探索,尤其是節慶活動,因此,2007年還增加「節慶祭典」探索類主題行程;也有帶青年朋友體驗監獄風雲吃牢飯的滋味以及農村無米樂等。
青輔會指出,今年夏天推出的遊學台灣行程,每條路線報名都額滿,因此再度於寒假期間推出遊學台灣活動,邀請喜愛遊山玩水、深度體驗在地台灣味的國內外青少年朋友參與,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把握時間報名。
2007年寒假遊學台灣共分為藝術文史探索、在地生活探索、生態冒險探索、原住民部落探索四大類20條路線。
青輔會表示,遊學不必遠渡重洋,台灣文化資源豐富,相當值得深入探索,而20條遊學台灣路線,可實現年輕學子平價遊學的夢想,是優質且深度的學習之旅。
寒假遊學台灣行程預定明年1月起開放報名,相關報名訊息以及路線查詢,可上青年資訊網www.youthhub.net.tw/youthtravel查詢。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台北市教育局昨天發表153所公私立小學優秀教案中選拔出的績優教案,透過教學觀摩,未來將納入台北市品德教育網頁中分享教學資源。
萬福國小「打開潘朵拉的寶盒」教案獲得特優。設計老師康燕玉與張玉娟表示,社會民主多元,資訊包羅萬象卻不盡正確,孩子容易觸法而不自知。她們希望了解高年級學童對法律知識的理解程度與法治態度,導正孩子不正確的法律知識,產生自律行為。
拿謀殺案談價值觀
張玉娟與康燕玉先以愛倫坡的《黑貓》、馬克吐溫的《生死之謎》,以及傑克布斯的《傑克與魔豆》繪本做為初階段的教學。《黑貓》描述主角殺了心愛的黑貓,後來另一隻黑貓以奇特方式復仇的過程。書中主角並於無意間誤殺太太,把太太藏在地下室牆內,但最終在黑貓淒厲的叫聲中水落石出。
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張玉娟與康燕玉會穿插許多提問,如:「整個故事中,發現了哪些不恰當的行為?」、「主角的個性如何?他如何看待生命?」、「人可以因心情好壞傷害別人嗎?」由開放式的問題漸進導引至封閉式,鎖定主題如殺人與虐畜,一面了解孩子的想法,一面強化孩子應有的正確觀念。
除了傳達價值觀,張玉娟與康燕玉也會將觸法的刑責帶進課程講解。如《黑貓》的主角把太太劈死,又把太太切成小塊封在牆中,「依刑法271、247條,將會以殺人、損壞,以及遺棄屍體罪處刑」。由於現行法律中,仍將寵物視為「自己的東西」,沒有法律責任,但張玉娟與康燕玉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傳達「道德責任」。多數孩子都能安靜聆聽並反思。
全民公敵探討隱私權
考慮到高年級孩子對影像的專注力會更集中,張玉娟與康燕玉在進行繪本教學後,進一步以電影《全民公敵》探討國家公權力與個人權力關係。電影描述一名律師因某日購買禮物巧遇昔時朋友,但朋友卻因發現政黨要人殺人的錄影帶遭追殺。他將證據放入律師禮袋內,使律師開始驚心動魄的逃亡旅程。
張玉娟與康燕玉認為,這部片可帶領孩子了解國家公權力、隱私權、自由權等。「國安局幹員明知主管命令違反仍奉命行事的橋段,更可讓孩子感受『沒有是非善惡的道德判斷,就是納粹式盲從』。」
她們讓孩子討論主角自力救濟的看法,並要孩子述說「誰才是全民公敵」,指出人民與國家的重要次序在片中的顛倒錯置。並進一步帶孩子參觀法院,了解憲法法庭、觀看青少年易犯案件影片;也參觀法院開庭,一方面了解開庭程序,讓吸毒犯跟孩子對談,使孩子確知犯錯必須付出代價。
康燕玉覺得,孩子見習法庭規則,對釐清法治觀念很重要,「但令人震撼的是犯人與學童的對話,讓學童意識到『歹路不可行』。」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