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淺談水腦症
神經外科 張志任 助理教授 關暟麗 主任(93年2月)

六十五歲的王先生,是一個愛好登山運動、個性開朗的老伯伯。近一個月來,家人發現王先生記憶減退,常常忘東忘西,走路不穩,經常跌倒,弄得兩腿、膝蓋到處瘀傷,最近一星期,更有不經意地尿褲。這些情形造成王先生及家人非常地困擾。輾轉至本科門診就診後,經檢查後,診斷為水腦症。入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水腦症是神經內外科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所謂的水腦症是指腦脊髓液不正常的蓋積在腦部,一個成人每日大約生產五○○CC的腦脊髓液,它的成份中含有多種的鹽和葡萄糖成份及微量的蛋白質。腦脊髓液是腦室中的脈絡膜所分泌,於腦室內流動,經過腦室循環後,圍繞在大腦和脊髓的表面.再進入靜脈系統,最後回到心臟。水腦症最常見的病因如;腦出血、感染、外傷、腫瘤、腦血管疾病和先天性腦畸型等,但很多患者卻經常找不到致病原因。假如有水腦症而不處理,腦脊髓液就會蓋積在腦部,而引起腦部的傷害,退化甚至死亡。
一個迅速變大的頭,常是幼年水腦症患者的特徵,它可能伴隨腦壓增高的症狀如:嘔吐、生長遲緩、不安、發展遲滯。嬰兒時期能以腦部超音波得到正確的診斷,但當頭殼癒合以後則需用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掃描等檢查工具。在成人,水腦症會產生三個特別的症狀,如智能記憶力減退--遺忘親人的名字及自家住址;步態不穩--弄得身上到處瘀傷;尿失禁--無預警地尿在褲子裏,或來不及上廁所。
水腦症的處置上,可選擇外科手術來治療。而核磁共振掃描分析儀及腦皮質功能的檢查,及腰椎穿刺排腦脊髓液等,可提供患者的治療方針及術後改善程度的參考。手術治療目前常使用引流系統把腦脊髓液從腦室引流到身體其他位置如:腹腔,肋膜腔或心房。針對腦壓的變化,大部份的引流系統均採用單向引流方式,壓力的控制除了分成高、中、低壓外,尚有隨腦壓變化而改變壓力的設計、抗虹吸管原理、液體體積控制等種種較合乎生理的設計。腦脊髓液引流系統是由兩個不同長短的矽膠管,及一個瓣膜系統來調節液體的儲存囊組成。就像所有的引流手術一樣,腦脊髓液引流系統有可能發生故障或感染細菌,那時就需要更換整個引流系統。
除了引流手術外,阻塞性水腦症亦可以腦內視鏡經由第三腦室造口使得腦脊髓液直接流至大腦的表面,恢復正常的流動,這手術方法叫作內視鏡第三腦室造手術。總之早期診斷並找出引起水腦症的原因,能早期進行治療,他們的預後是很好的。
圖一、二為患者腦部核磁共振影像,發生腦室明顯變大,造成大腦皮質病變,且並發腦萎縮。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腦不宜玩太久,應常常運動,起來走一走,眼睛需休息,有益健康。(每次看到這,就要動一動)

有一次以極慢的速度跑步,跑了操場約15圈,心跳微快汗流不多(邊跑邊散熱),腳卻痠了好幾天,不過這樣運動很舒服,建議中年人如此運動,持續運動,有益健康,共勉之。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胎兒的心靈啟蒙教育
點上一首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放鬆緊繃的身軀,孕媽咪和胎兒的「好心情」,能讓妊娠期更加地愉悅。

輕輕地摸摸隆起的肚皮,奇妙的生命正在子宮內成長、律動,這種奇妙的接觸,帶給許多即將為人父母的爸比、媽咪無限的興奮以及感動!為了從胎兒時期就給生命最好的照護,孕媽咪除了己身的營養補給均衡之外,胎兒的心靈啟蒙教育 ─ 胎教,可也不能忽略!

生命的律動

從胚胎著床到胎兒的成長,一連串浩瀚的生命工程就在孕媽咪的體內進行,隨著胎兒逐漸地活躍成長,孕媽咪就可以開始隔著肚皮與胎兒進行第一類的親密接觸!

胎兒的動作
胎兒成長到十六至二十週左右後,孕媽咪就可以感受到明顯的胎動,很類似食物在腸胃蠕動的感覺,初期孕媽咪可藉由超音波看到胎兒在羊水內,時而翻身、吸指、或是扯扯他(她)的第一個玩具 ─ 臍帶;等到胎兒漸大,孕媽咪就可以直接感受到胎兒在體內翻筋斗、翻滾,也可藉由超音波看到胎兒皺眉、吸大拇指的可愛模樣。

聲音與胎兒
良好的親子互動最好從胎兒時期開始建立,約在十七週開始,胎兒就可聽到媽咪溫柔的說話聲,之後更能辨識媽咪的聲音,也能理解、甚至記憶音樂的旋律,或是藉由動作表達對外在聲音的喜好或厭惡。

孕媽咪如何進行胎教

「寶寶的個性到底是遺傳到誰?」很多新手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實際上,除了父母親的遺傳基因以及後天的環境影響之外,根據許多針對胎教的研究指出,雖無法確定胎教的實際效用為何,但唯一能肯定的,良好的胎教對寶寶的性格與氣質,皆有正向的影響。

愉悅的心情
根據胎教的相關研究,一般認為妊娠期間,丈夫與家人的支持與關懷,以及孕媽咪愉悅的心情,都能讓胎兒健康地成長;反之,若孕媽咪長期處於緊張、生氣的狀態,胃液分泌會較遲緩,腸子蠕動也不完全,就不能給予胎兒充分的營養,而且孕媽咪本身的壓力也會經由血液傳給胎兒,讓胎兒感受到媽咪不穩定的情緒。

孕媽咪的「好心情」就是最好的胎教,專家建議可藉由聽些舒服的音樂,讓自己與胎兒的心情保持愉悅的狀態。例如:播放柔和的輕音樂、點上一首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或莫札特、巴哈的古典樂,或是選購坊間的胎教音樂等,只要能讓心情保持愉悅、輕鬆的狀態,都可以與胎兒共同聆聽。

親密的對話
隔著肚皮,孕媽咪可以隨時跟胎兒說說話,讓胎兒逐漸熟悉媽咪的聲音。孕媽咪可選擇在平日散步時,跟腹內的小寶貝描述今日的天氣或是沿路的景色等;睡覺前,可先輕拍肚皮,引起胎兒的注意,然後以小孩子細而高的聲調,跟肚裡的胎兒說故事,分享故事中的感動與喜悅。

孕媽咪與胎兒的親密對話,可以讓胎兒感受到媽咪的愛以及關懷,胎兒就可以安心地在子宮內健康地成長。

期待與寶寶的第一類接觸

摸摸逐漸隆脹的肚皮,感受神奇的律動,生命誕生的旅程正在孕媽咪的子宮內逐漸演進,相信此時此刻的您,臉上一定充滿了喜悅與感動,拍拍您的肚子,與胎兒打個招呼!準備在三十六週後,與寶寶展開面對面的第一類接觸了!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茶多酚用於皮膚化妝保養
綠茶富含兒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效果

輔仁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洪啟峰

能消除氧化壓力的綠茶多酚

在眾多抗氧化劑中,植物多酚是一群相當具有消除氧化壓力的成份,在這 堭N介紹茶葉中含量相當多的綠茶多酚(兒茶素)。

茶是從Camellia sinensis的葉子及葉芽乾燥而成,在市面上可分綠茶、紅茶及烏龍茶;無發酵茶是綠茶,半發酵茶即烏龍茶,全發酵茶為紅茶。

綠茶多酚之所以用“綠茶”代表而不以紅茶稱之,是因為綠茶中的多酚化合物含量最多,包括黃烷醇類(flavanols)、 類黃酮(flavonoids)及一些酚酸(phenolic acids),其中綠茶多酚化合物以黃烷醇類為主,這類化合物就是所謂的兒茶素(catechins)(一般稱“茶單寧”,也是茶葉苦澀味的來源),佔綠茶葉乾重的30∼42%。

這些兒茶素都有很強對身體有益的生物活性(bioactivity),其中在皮膚科學中,已有許多文獻證明它們有非常強效的護膚效果,並且研究顯示兒茶素也具有瘦身的效果,如此一來補充兒茶素不僅有美容養顏的功效,更有瘦身功用,因此綠茶多酚(兒茶素)應是窈窕淑女美容養顏不可或缺的化妝保養品成份之一。

綠茶多酚抗紫外線A之功效

“紫外線A”波長是320∼400 nm,皮膚受A波侵襲後,紫外線A將可從皮膚表皮穿透,深入真皮層中,造成存在皮膚表皮底部黑色素細胞製造過多黑色素而使膚色變黑;若深入真皮中將可使真皮中的纖維母細胞製造出金屬螯合蛋白酶(MMP),金屬螯合蛋白酶是一種分解膠原蛋白的酵素,釋放至真皮中會將膠原蛋白分解,使真皮中的膠原蛋白消失,皮膚支撐力因而降低,造成皮膚外表深層皺紋的產生。

兒茶素如EGCG及ECG在文獻中已報導,它們可防止因照射紫外線A造成表皮角質細胞及真皮纖維母細胞的死亡,並且對於未死亡的細胞,可抑制因紫外線A誘導出的活性氧分子的產生,再加上兒茶素本身抗氧化性質可消除已產生的活性氧分子(特別如過氧化氫及超氧負離子),減少皮膚受活性氧分子的傷害,如此也將減少活性氧分子刺激表皮基底層黑色素細胞製造過多黑色素;並且紫外線A藉由活化皮膚細胞膜表面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及藉由活性氧分子加強金屬螯合蛋白酶的產生路徑,會被兒茶素阻斷減少蛋白酶的產生,減少膠原蛋白的流失,因此兒茶素抗紫外線A的傷害與一般抗紫外線A的防曬劑有不同的作用方式,但有異曲同功之妙。

另外在動物及人類的實驗中也證明,兒茶素或綠茶萃取物可防止利用紫外線A進行光化學療法(PUVA),治療乾癬等皮膚疾病所引起的光化學損傷副作用(例如發紅、角質過度增生及水腫)。

綠茶多酚抗紫外線B之功效

紫外線B(波長290∼320 nm),是最早被人類知道要防禦的紫外線,雖然比紫外線A穿透力弱,但因為它會造成皮膚立即的發紅及曬傷,因此人們很怕它造成的灼傷,而且過分的照射會使皮膚黑色素細胞及非黑色素細胞變性,造成黑色素細胞癌及非黑色素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的產生。

人們在很早以前就想盡辦法防禦紫外線B傷害,例如早期使用副作用大的防曬成分“對氨苯甲酸”(PABA),就是用來抵抗紫外線B的傷害,綠茶多酚(兒茶素)對抗紫外線B的功效也很早被學者深入研究,例如皮膚被紫外線B照射後,皮膚細胞會成為曬傷細胞(sunburn cells),進一步產生凋亡現象,使用兒茶素已有許多證據顯示,紫外線B引起細胞凋亡現象會被抑制下來,並且可減少紫外線B引起的發炎反應,例如發炎物質前列腺素(PGE2)的釋放、白血球的浸潤現象(leukocyte infiltration)及髓性過氧化氫 坌V色活性(Myeloperoxidase;MPO);由於可抑制白血球的浸潤,所以可減少白血球所產生的活性氧分子,另外紫外線B所引起類似紫外線A的MMP增加現象也可以被抑制下來,減少膠原蛋白被分解;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兒茶素可防止皮膚內酵素型抗氧化分子的消失,減少紫外線 B的傷害,一些研究也顯示兒茶素可減少細胞核內的去氧核醣核酸受到紫外線B的破壞(核酸分子內的pyrimidine鹽基變成雙合體的產生)。

雖然在許多研究兒茶素之皮膚保護效果都用綠茶萃取物當研究對象,然而在一項以紅茶萃取物的研究中也證實,紅茶萃取物也有抗紫外線B的光傷害現象,這個研究表示當綠茶被氧化發酵後,萃取物仍會有抗紫外線B曬傷及皮膚增厚之效果。

綠茶多酚如何應用在皮膚保養

綠茶雖然含大量的綠茶多酚(兒茶素),但是否能夠飲用大量綠茶來美容養顏呢?答案可能是掃興的,因為要使體內達到美容抗癌的濃度,可能一天要喝到1∼1.5公升,而這麼大量的綠茶,平均一杯就可能含有75毫克的咖啡因,如此與咖啡因有關的副作用(如心悸、睡不著等症狀)可能就會產生。

因此皮膚保養可能就需要用外用的方法,而且儘量使用含濃度足夠的綠茶萃取物(1%∼10%)或含純成分的兒茶素(如EGCG或ECG等),許多研究也確實證明外用綠茶萃取物或兒茶素確可達到皮膚抗光老化的效果。

由上述可了解兒茶素有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並且進一步具抗癌效果,所以綠茶多酚在皮膚保養品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且是在擦上傳統防曬劑前,值得您先使用的護膚成分。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影響你健康的 17件大事

《康健》編輯部選出17件年度醫學大突破,健康、飲食、生活大事件,有的已經在台灣掀起風潮、有的可望扭轉病人的命運、有的今天就可以實踐,讓你更健康。

【文 張曉卉、林貞岑、李怡嬅、黃惠如  攝影 邱瑞金】

台灣治療B型合併C型肝炎 獲得重大突破
台灣約有300萬成人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其中B肝合併C肝的將近10萬人。過去以干擾素治療的成效僅不到一成。這些B肝合併C肝的病人將來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的時程,比單一肝炎更快、更可怕。

由台灣醫界首創、在「2006年美國肝臟醫學會」發表的臨床治療模式,則為B肝加C肝雙重感染者帶來新曙光。
由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與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培哲,與台灣9家醫院合作,針對321名B肝合併C肝感染者與單純慢性C型肝炎的病人,給予長效型干擾素(Interferon)加上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若病人的C肝病毒是第一型,用藥48週,非第一型的則給藥24週,停藥後再追蹤24週,並與單一C型肝炎肝染者做比較。

這項實驗的期中結果發現,慢性B型合併C型肝炎雙重感染者的C型肝炎廓清率達到75%,「在全球肝病治療是劃時代的一步,」陳定信院長表示。
「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發表的治療模式,」陳培哲教授說,利用干擾素加雷巴威林治療的B肝合併C肝感染,將可望成為國際治療準則。

另外,在台灣罹患人數最多的B型肝炎治療,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了Entecavir(貝樂克)、LdT(Telbivudine)2個抗病毒新藥。相對現有的干擾素、干安能(Lamivudine)或干適能(Adefovir),新藥抑制B肝病毒效果更好,抗藥性較小,且對干安能有抗藥性的病人也適用。

而C型肝炎治療也有進展,目前干擾素加雷巴威林治療,約有五成病人可完全治癒,今年美國研發的一種蛋白抑制劑,屬於病毒標的治療,因有專一性,療效可達八成。換句話說,將來C肝治癒率可能因此再提高至80∼90%。

醫師建議:現在B型肝炎、C型肝炎都已經有藥可醫,五成C型肝炎可治癒,B型肝炎雖不能根除,但可以控制,「肝炎不會自己好,千萬不要坐以待斃,」陳培哲醫師大聲呼籲。

輪狀病毒疫苗、子宮頸癌疫苗上市, 保護幼兒婦女
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曾說,輪狀病毒疫苗一旦問世,兒科醫生的生意將會大幅滑落,且對兒童疾病型態帶來重大改變。去年底,台灣已經核准兩種輪狀病毒疫苗上市。

輪狀病毒相當難纏,只要有10隻病毒就可以造成感染。可經由人與人之間不潔的手接觸、受污染的飲水、食物、甚至玩具傳染,造成上吐下瀉、發燒、腹痛,嚴重可致脫水死亡。全世界每年有44萬名、平均每1分鐘就有一名嬰幼兒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喪命。

台灣因為醫療進步,不會有孩子因輪狀病毒致死,但每年因輪狀病毒造成的門診人次高達16∼54萬,因輪狀病毒導致腸胃炎住院治療超過1萬人次。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幾乎每個幼兒在5歲以前至少會感染一次輪狀病毒,可見多頻繁,唯有憑藉疫苗接種,才能真正有效預防。

而今問世的兩種輪狀病毒疫苗的研究報告皆證實預防效果達到95%,「台灣因為腸胃炎住院的小朋友將減少三分之一,更可以救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小朋友,」黃立民醫師說。

醫師建議:由於6個月∼2歲嬰幼兒最容易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建議在寶寶2個月大時口服第一劑,並在6個月前完成產生抗體,需自費。但因輪狀病毒疫苗屬活性減毒疫苗,有急性腸胃炎、慢性腸胃道疾病、腸套疊病史與免疫功能不全的嬰幼兒不建議使用。

子宮頸癌疫苗上市了
在各界引頸企盼下,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rdasil)去年底終於上市。施打對象為9∼26歲女性,需在6個月內注射三劑,共需自費12000元,主要針對人類乳突病毒(HPV)6、11、16、18型,以國內子宮頸癌病例感染的HPV比例來看,HPV16型佔60%、18型佔10%,推估預防子宮頸癌的效力約七成。

另一家藥廠所研發的子宮頸癌疫苗「美適康」(Cervirax),目前也在衛生署審核中,針對的人類乳突病毒為HPV 16、18、45、31型,且臨床試驗結果顯示10∼25歲、26∼55歲女性注射疫苗後都產生良好免疫反應,具保護效果。

醫師建議: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王功亮表示,子宮頸癌疫苗目的是預防、而非治療子宮頸癌,已經罹患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婦女不適合接種。並且,疫苗的保護效力只有七成,對於台灣婦女子宮頸癌強烈相關的52、58型HPV,目前仍無疫苗可防。因此無論接種疫苗與否,任何有性行為的女性,仍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你吃的藥是真的嗎?偽藥猖獗,戕害台灣民眾健康
藥能治病、也能致命。更何況吃到假藥可能救命不成反傷身。去年接續爆假的高血壓用藥「脈優」、民眾想重振雄風卻因假壯陽藥導致腎病變、檢警破獲大陸走私價值超過3億的偽藥入台等事件,偽藥問題在台灣似乎愈來愈嚴重。

根據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估計,台灣偽藥市佔率約一成,價值約有百億元,某些明星藥物的假藥比例更高,比如威而剛大約每4顆就有一顆、諾美婷每5顆有一顆是假的。

台北市衛生局曾公布十大熱門偽藥,包括壯陽藥犀利士、威而剛,減肥藥羅氏鮮、諾美婷,治禿頭藥柔沛,維他命善存、皮膚藥膚潤康軟膏、胃藥樂酸克、治療潰瘍的蓋舒泰,以及安眠藥使蒂諾斯等。

其實,偽藥、仿冒藥已經是全球性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在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管理系統與市場控制較有效,偽藥約佔全部藥品1%;在開發中國家平均是10%,但在非洲、部份亞洲國家、中南美洲偽藥比例高達30%,情況嚴重。

偽藥的範圍很廣,從成藥、指示用藥到處方藥物都有,成分有真有假,甚至還有毒性。例如非洲國家尼日曾有5萬民眾接種到假疫苗,造成2500人死亡。
為了遏止假藥危害,WHO在2006年11月成立「國際醫藥產品反仿冒任務小組(IMPACT)」呼籲各國應有效管理、運用最新辨識技術、嚴格立法執法,才能打擊假藥。


在台灣,衛生署無法保護民眾不會吃到假藥,網路、藥局偽藥橫行,連醫院都會發出假藥,民眾如何自保?

醫師、藥師建議:簡單的說,多數偽藥沒有中文標示、沒有衛生署許可字號或專利字號、沒有防偽商標或特殊印刷,但一般人還是很難從外觀辨識真假。擔心拿到假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諮詢厝邊較具規模的、有配戴執照的社區藥師,若服用一段時間症狀未改善,詢問醫師與藥師
或者可上網查詢,台北榮總提供「藥品外觀及內中外層包裝查詢系統」網址:http://www.vghtpe.gov.tw/~pharm/  共蒐集常用的1400種藥物圖像比對。衛生署有網站提供18種常見偽藥辨識方法。http://www.doh.gov.tw/cht/medicine.htm 並且呼籲民眾不要買來路不明、水貨、散裝藥物。

代謝症候群 威脅台灣482萬人的健康

「代謝症候群」是近幾年全球醫界討論得最火紅的新興流行病。
在經歷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內分泌協會、國際糖尿病聯盟、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陸續提出診斷標準後,衛生署也訂出適合台灣民眾在的診斷準則。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指血糖、血脂、血壓、腰圍等指標異常、且同時聚集在一個人身上的現象(見表2「你是代謝症候群一族嗎?」)。代謝症候群可說是富貴病的前哨警訊。衛生署指出,比起健康的人,有代謝症候群問題者,將來罹患:

■高血壓的機率多3.7倍
■糖尿病的機率多6倍
■高血脂症的機率多2.8倍
■腦中風的機率多2.2倍
■心臟病的機率多1.3倍

國民健康局的調查發現,台灣整體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5%,而依據全民健保醫療2004年度統計年報推算,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門診病人有482萬人。

代謝症候群問題也蔓延到青少年。三軍總醫院家醫科祝年豐醫師推算,台灣約有10萬名青少年有代謝症候群問題,但他的研究卻發現,93%的家長,不知道代謝症候群是啥米碗糕。

醫師建議: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許惠恆表示,要知道自己是否有代謝症候群,最簡單的方法,先測「腰圍」。若男生超過90公分(36腰)、女性超過80公分(30腰),就需警覺。許醫師的臨床經驗發現,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經常結伴出現,換句話說,有一項異常,其他2、3、4項也經常不正常,醫生、民眾都要有警覺。

要避免從代謝症候群變成心血管病、糖尿病,最好方法就是飲食控制、減輕體重與運動。尤其是減重,研究發現,若能減少原體重的6.5%(比如從70公斤減重至65公斤),就可改善血壓、血糖與血脂。

瑜伽熱,燒遍全台
台灣的瑜伽市場會記得2006這一年。企業家、明星、男人、女人、小孩、孕婦、銀髮族……,大家在練瑜伽、談瑜伽。

這一年,不僅瑜伽教室招牌櫛比,一家接著一家開,甚至某家單店宣稱創下一年1億元的業績。

外資搶進也是台灣瑜伽市場特殊的現象。如香港的Pure Yoga、新加坡的True Yoga等,都創下不錯的業績表現;首創精品瑜伽風潮的Space Yoga今年也開了第三家店。

事實上,不只台灣,全球都在瑜伽熱。美國《瑜伽期刊》調查,美國有1650萬人定期在練瑜伽,比2002年成長43%。除此之外,還有2500萬人說,在未來一年他們會去嘗試瑜伽。

台灣瑜伽的下一步呢?有人認為,台灣瑜伽熱已經燒過頭,但Space Yoga的負責人馬修(Matthew Allison)不以為然。連美國這個瑜伽已經非常成熟的市場都持續成長,他預估,台灣未來瑜伽會更主流,瑜伽內涵也將更深化。

瑜伽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影響瑜伽練習者的食衣住行,如美國現在很風行Yogi餐廳,以瑜伽飲食做為食材與烹調方式以吸引瑜伽人口來光顧。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8期 封面故事:小心中風看上你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理與藥理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醫工系及奧克蘭大學生物系兼任教授 潘震澤

        現代醫學的分支繁複,以-ology或-ics為字尾的學門名稱,不下數十個,三不五時還又可能跑出一門新學問來,像是因應老年社會而流行起來的老人學(gerontology)及老人醫學(geriatrics)。事實上,有不少學門原本系屬同源,分家後也還藕斷絲連,像婦科學與產科學、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等都是。至於基礎醫學裡,生理與病理、生理與生化,以及生理與藥理等,也都有悠久的共同歷史;本文則想來談談藥理與生理的關聯。
        談到藥的歷史,只怕是與人類一樣悠久,十九世紀的歐美名醫歐斯勒(William Osler, 1849-1919)說過:「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大概是人有吃藥的慾望。」除了維生所必需的蔬果肉類榖物外,人類對於各種動植物或礦物產品,或多或少都有某種迷戀,尤其是珍奇稀少之物,更是迷信其擁有的效用。根據廣泛的定義,人吃進肚裡的東西,只要不屬於食物類,就可當成藥物看待;中國古代傳說中神農氏曾嚐百草,因此被尊奉為中醫藥的始祖,良有以也。
        中西的傳統醫學裡,醫藥是不分家的,醫生兼任藥師是常態;到後來藥材愈形繁複之後,才有專門收集並研製藥材的藥商出現,也免去醫生自己上山下海採藥的辛苦。除了以所謂的天然物入藥外,現代的藥學發展,更與化學的進展息息相關。一八○五年賽特納(Friedrich Serturner, 1783-1841)從鴉片中純化出嗎啡,那是頭一個從天然物提純的藥物;接著,一八二八年沃勒(Friedrich Wohler, 1800-1882)從無機物合成出尿素,而推翻了有機物非得由生物體才能合成的生機論說法。自此,從天然物當中萃取具有藥效的純化合物,決定其化學結構,再由人工合成該化合物,就成了傳統藥物發展的基本模式。也因此,藥物化學成為成了藥物學當中一門重要的分支。
         除了藥物的來源及製造外,藥物的作用機制,則是藥物學另一重要分支,也是本文的主角「藥理學」的研究範疇。在我們對於人體生理學有長足了解之前,藥物如何對人體產生療效,靠的都是經驗之學;那也就是說,不論藥物如何吸收、輸送、作用以及代謝,醫生及藥師都不見得清楚。早期的藥理學家都是生理學家兼任的,像十九世紀的法國生理學家馬江地及伯納師徒,分別研究過番木虌鹼及箭毒在活體動物身上的作用。
        真正將藥理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學問的,是出生拉脫維亞的德國藥理學家許密德堡(Oswald Schmiedeberg, 1838-1921);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學擔任藥理學教授長達四十六年,德國及歐美許多大學的藥理學教授都出身自他的實驗室(高達四十位),其中於一八八○年起任教密西根大學阿貝爾(John Jacob Abel, 1857-1938),是美國的第一位藥理學教授。許密德堡除了寫過《藥理學大綱》的經典著作外,他於一八七三年創辦的《藥理學彙刊》,如今還掛著他的大名。此外,德國製藥工業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領先地位,也都拜他所賜。
        藥理學雖然相當晚才從生理學分家,但其發展及應用,卻有超過生理學的趨勢,主因是藥理學的實用性較高。許多老一輩的生理及藥理學者,常把「生理與藥理本是一家」掛在嘴上,但彼此針鋒相對起來,卻毫不相讓。由於藥理學的訓練建立在生理學之上,所以生理學是藥理學系的必修科目;反之,許多生理出身的學者,卻從沒碰過藥理。我曾聽過某位生理前輩驕傲地說:「高明的生理學研究,是不需要用藥的。」然而這位前輩卻有所不知,許多人體生理的運作,都離不開藥理,尤其是神經與內分泌系統所使用的神經遞質及激素,本身就是天然的藥物;許多從體外引進的藥物,作用方式就在於模擬、加強或阻斷身體本身的「藥物」,因此,學生理的人怎麼可能對藥理一無所知呢?
        個人對於藥理學的啟蒙,來自碩士論文口試時的痛苦經驗:由於我的實驗牽涉到注射激素引起的反應,於是有口試委員問我該劑量是「生理劑量」還是「藥理劑量」,我可是當場就被考倒了,只有支吾以對。之後出國修博士學位,我特別去藥理系選修了藥理學;回國任教後,也曾前往隸屬藥理學系的一所實驗室進修過一年,這些未嘗不是補償的心理使然。
        由於我從事的是神經內分泌學的研究,為了釐清體內諸多神經遞質對激素分泌的影響,使用各種能加強或阻斷特定神經遞質的藥物,就成了實驗室常用的方法。當時陽明大學的藥理所所長陳慶鏗教授也是生理學家出身,但被延攬至藥理所;他就經常打趣我說:「你這個生理學教授,用的藥比我這個藥理學教授還來得多。」生理藥理本是一家,在我們身上也得到了驗證。


{本文原載於中副「生理人生」專欄 2005.10.4}

IBM公司利用射頻識別裝置技術鑑識藥品真偽

科學新聞由SciScape提供

        假高血壓藥脈優錠流入台灣醫療院所事件,造成民眾恐慌,記憶猶存。IBM公司甫宣布找出鑑識藥品真偽的方法,經由射頻識別裝置(RFID技術),可以防止偽藥進入市場。
         誰都怕服用到假藥,花錢事小,危害到健康可就麻煩了,對病患、藥品商、藥品管理單位而言,無不希望能確保從醫院領藥窗口或藥局流出去的藥品都是真品。
         IBM公司利用射頻識別裝置技術,於每個藥品包裝崁入微型無線電天線,發射其特定的身分識別碼。於藥品分銷管道過程中的不同點,電腦接收器擷取資料,使之能追蹤該藥品包裝的位置,並更新存貨紀錄。
         IBM公司認為此新技術提供了一個新架構,讓零售商與經銷商透過安全網路與藥品製造商聯繫,以確認每個藥品包裝都是真品,沒有假冒品會進入通路。
        美國紐約Armonk電腦公司聲稱已將上述技術出售與兩大藥品批發商,AmerisourceBergen Corp與Cardinal Health Inc。
        射頻識別裝置(RFID技術)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從商品庫儲管理、人員動向追蹤管制、航運行李追蹤、物流資訊管理、汽車防盜到藥品追蹤等,商機無限。台灣工研院剛透過公開程序遴選台灣茂矽公司為「UHF RFID新創案」主導廠商,雙方簽署了技術合作合約,並規劃成立新創公司-資茂科技,將建立自有品牌進軍國際市場。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著頭睡覺是很不好的習慣,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氧氣濃度不段降,長時間吸入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很大。不吃早餐和甜食吃太多也會損害大腦功能,不想便殯的人要多注意了!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善虛寒體質、禦寒小尖兵──薑

冷鋒來襲,氣溫驟降,常讓人手腳冰冷,許多人衣服怎麼穿都嫌不暖,導致身體不適感冒生病,影響上班、上課。其實要讓身體暖和很簡單,只要有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薑即可。唾手可得的薑不只能用於料理它可是有健康功效的,想改善手腳冰冷的狀況,現在就一起來了解薑的世界,以對抗寒冷的冬季吧!

關於薑
薑Ginger
別名:生薑、嫩薑、老薑
產期:嫩薑5∼7月,粉薑8∼10月,老薑3∼4月、8∼12月。
產地:宜蘭、新竹、高雄等地。
性味:味辛,性溫。
熱量:20卡 100克。
營養成分:蛋白質、膳食纖維、鈣、磷、薑烯、薑油醇、薑油酚等。
功效:薑因具有溫熱的效果因此一般認為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感冒、咳嗽的作用,另外還能幫助消化預防慢性病的功能。

 
 
 
 
 
薑品種點點名

薑依不同的生長時期,有嫩薑、粉薑、老薑、薑母的分別。
◎嫩薑
薑種的地下莖在幼嫩時即採收,外皮乾淨,帶有紫紅色的鱗片,也稱為生薑。
◎老薑
肉薑不採收任其成長,老化時才採收稱為老薑,此時薑肉已韱維化,外皮乾皺呈灰土色。
◎粉薑
薑種在幼嫩期不採收,任其肥大成長,至外皮由黃白色轉為土黃色,此時口感最為細緻,即為粉薑,也稱為肉薑。
◎薑母
老薑不採收,留種至翌年,與生成的子薑一併挖出的為薑母。

 
 
 
 
 
薑的料理訣竅

●清洗
以清水把沾黏的泥土或灰塵沖洗乾淨。
●烹調
薑常做為辛辣的調味料,用來去腥,其辛辣程度由高至底為老薑、粉薑、嫩薑。烹調雞鴨魚肉時,加入薑片可除腥味,增加香氣。吃螃蟹時,以薑絲加醋蘸食,味道更鮮美。薑也常研磨成汁,做為沾料使用,以肉質細緻的粉薑最為合適;薑還能醃製成泡菜,一般多以嫩薑為材料。
●保存
嫩薑、粉薑不易保存,若要保存,可利用保鮮膜包覆,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時間不宜超過2週;老薑則不適合冷藏,因為它的辛香味容易揮發,同時也會使其他食品染上其獨特味道,應將老薑貯藏於乾沙堆中。
適合與薑搭配的料理─薑母鴨!
時序進入冬季,也是進補的季節,其中以薑母鴨相當受到歡迎,市面上品嘗到的薑母鴨是由薑母與鴨加上麻油一同烹調而成,由於有助改善虛寒體質的功效,食用之後,可讓全身發熱,促進血液循環。鴨肉具有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纇、鈣、鐵、維他命b1、b2、醣類等營養成分,還能滋陽補腎,利尿消腫。對抗寒冷的天氣不妨試試薑與鴨肉的搭配飲食吧。

內容摘自 三采文化出版《101種常用食材健康圖典》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減輕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是三大癌症治療法之一,於此介紹放療法所伴隨的兩種副作用飲食改善法,讓病患有效改善高能量輻射線帶來的不適!

癌細胞經過手術治療後,局部仍有癌細胞,對放射線敏感的腫瘤細胞,需要使用放射線治療法。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可以單獨於手術前或手術後使用,亦可以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利用高能量輻射線破壞癌細胞,停止其生長及分裂,但該治療只會影響治療區域的癌細胞。由於係採用高能量幅射線的局部治療,患者經常會有發炎現象、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疲勞、掉頭髮、發燒、口乾、舌燥、便祕、不安等的副作用。

 
 
 
 
 
◎放射治療副作用一:口腔潰瘍或咽喉發炎

山藥紅蘿蔔馬蹄湯
材料:山藥1顆、紅蘿蔔1顆、馬蹄半斤、海鹽適量、水500㏄。
作法:
1. 所有材料洗淨及切塊。
2. 放入鍋中煮沸,加鹽,再轉小火煮到熟。
功效:馬蹄具有消渴解熱及抗癌功能,紅蘿蔔含豐富的類胡蘿蔔,能夠補捉人體自由基,修復受傷細胞。山藥能夠排除毒素、清熱作用。
適用體質:任何體質皆適用。
注意事項:時間需煮久一些,以利吞嚥。

 
 
 
 
 
◎放射治療副作用二:口乾

番茄豆腐滑蛋
材料:番茄2顆、嫩豆腐2塊、蛋2顆、橄欖油1湯匙、海鹽適量、水1湯匙。
作法:
1. 番茄洗淨切塊、嫩豆腐洗淨切塊。
2. 蛋打散成液狀,加1湯匙冷開水攪勻。
3. 熱鍋倒入油,放入番茄、豆腐及鹽,加水燜煮5、6分鐘至爛。
4. 最後倒入蛋液煮至熟,即可盛盤食用。
功效:番茄具有豐富的茄紅素,是抗氧化物,具超強消炎功效,能夠抑制腫瘤生長,多食可以強化免疫系統。嫩豆腐的滑嫩,有助患者的吞食。
適用體質:任何體質皆可食用。
注意事項:寒性體質或胃腸虛弱者,不要生食番茄,烤過或煮過皆可食用。


內容摘自 三采文化出版《癌症中西醫合療事典》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常頭痛的你需要哪些營養素呢?

經常頭痛的人,多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群、維生素E、鈣質、鎂、鐵等營養素,可以緩解疲勞、舒緩神經系統。
不論是疲勞、壓力、經期,或是偏頭痛引起的頭痛,平常都需攝取完整的營養素,尤其是能夠緩解疲勞、舒緩神經系統的食物及營養素。

 
 
 
 
 
營養素

維生素C
又稱抗壞血酸,是水溶性維生素,遇熱時容易被破壞及在水中流失,攝取後不會堆積在體內,所以必須每日補充。維生素C可以強化對壓力的感受力,並能幫助鐵的吸收,舒緩壓力、感冒、貧血引起的頭痛。
◎維生素C哪裡來?
例如:番石榴、葡萄柚、柿子、木瓜、櫻桃、花椰菜、甜椒、香菜、綠豆芽、油花菜、球莖甘藍等。

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亦屬於水溶性維生素,遇熱時容易被破壞及在水中流失,攝取較多量時會隨尿液排出,所以必須每日補充。維生素B群為能量代謝時重要的營養素,促進乳酸、丙酮酸物質的代謝,可消除疲勞感及倦怠感,並可調節神經系統之作用,避免頭痛發生。
◎維生素B群哪裡來?
大多存在五穀雜糧、肝臟、瘦肉、堅果、深綠色蔬菜及水果、蛋黃中。

維生素E
有生育醇之稱,是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有脂肪的存在才能吸收,是屬於抗氧化劑;可以抑制脂質過氧化,延緩細胞因氧化作用而老化。維生素E一旦不足,細胞膜脂質會被氧化,細胞易受自由基攻擊。另外維生素E可維持紅血球完整性與穩定性,因此攝取足夠維生素E,可以預防因貧血造成的頭痛。
◎維生素E哪裡來?
肝臟、菠菜、油菜、胡蘿蔔、糙米、胚芽米、芝麻、杏仁、核桃、酪梨、蘋果、香蕉、葵花油、小麥胚芽油。

鈣質
鈣可以增強神經傳導及感應,具有穩定情緒,緩和精神緊張與焦躁不安,改善失眠,同時也可減緩頭痛的發生。
◎鈣質哪 堥荂H
小魚乾、沙丁魚、蝦皮、羊奶、牛奶、黑芝麻、黃豆製品。


腦部的活動,神經、肌肉都需要鎂的參與,鎂更參與體內能量轉移,具有鬆弛神經、放鬆作用。一旦缺乏,會引起精神症狀,所以鎂是緩和焦躁情緒、穩定精神狀態不可或缺的成分。
◎鎂哪裡來?
葵瓜子、花生、杏仁、乾海帶、可可、南瓜子、西瓜子、白芝麻、黑芝麻等。


鐵是人體必須礦物質,也是血紅素的主要成分。鐵的攝取量減少時,很有可能出現貧血症狀。一旦罹患缺血缺鐵性貧血症時,紅血球血紅蛋白量減少,體內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會出現疲勞、食慾不振、無力感,甚至頭痛。
◎鐵哪裡來?
紫菜、花生、芝麻、腰果、雞蛋、麥芽、胚芽米、蕎麥、燕麥、深綠色蔬菜。

內容摘自 三采文化出版《頭痛調養100招》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減輕癌症手術治療副作用? 手術治療副作用一:肺部活動降低者
手術治療副作用二:排便異常者 
 
如何減輕癌症手術治療副作用?

手術治療因部位不同,副作用也相異,於此介紹手術治療後關於肺部與腸功能的營養飲食改善法,讓術後病患恢復期間有所參考!

早期發現癌症,尚未發現遠處癌細胞轉移時,需要使用手術開刀治療法,目的為達到治癒,主要是切除原發腫瘤、被癌細胞侵犯的周邊組織,以及附近的淋巴結,避免轉移。由於部位不同,手術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也不盡相同,胸腔部位的癌症手術治療,如肺癌、乳癌等,會產生胸悶、肺部活動降低(很喘)等副作用。腹腔部位的癌症手術治療,如胃癌、肝癌、子宮頸癌等,會產生排便異常、腹脹、沾黏等副作用。口腔及咽喉部位的癌症手術治療,如口腔癌、喉癌等,會有味覺改變、吞嚥困難、咽喉發炎副作用等。

 
 
 
 
 
手術治療副作用一:肺部活動降低者

百合蓮子銀耳湯
材料:百合100克、蓮子50克、白木耳30克、鮮梨一顆、冰糖1茶匙。
作法:
1. 蓮子去芯洗淨備用、百合及白木耳泡軟備用。
2. 將所有食材倒入煮鍋加水800㏄煮沸,再轉小火煮熟。
3. 放入冰糖攪拌,溫熱食用。
功效:1.百合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生物鹼,可以增加肺臟血液灌流量,改善肺部功能。
2.蓮子含有蓮子鹼,具安身、安心效果。
3.白木耳含多醣體,具抑制淋巴細胞移轉功效,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功能。
適用體質:肺脾陰虛型。
注意事項:需溫熱服用。

 
 
 
 
 
手術治療副作用二:排便異常者

五色蔬菇麵
材料:紅蘿蔔絲2大湯匙、鮑魚菇絲2湯匙、海帶芽半湯匙、香菇絲2湯匙、小黃瓜絲2湯匙、海鹽少許、橄欖油少許、傳統釀造醬油、蕎麥麵1把、3碗水。
作法:
1. 鍋燒熱放入橄欖油,先倒入紅蘿蔔絲炒30秒,再加入鮑魚菇絲、香菇絲、小黃瓜絲炒30秒,加鹽、醬油略炒,再倒水煮滾10分鐘熄火。
2. 另用煮鍋煮熟蕎麥麵,盛起碗內,舀入五色蔬菇湯食用。
功效:1. 海帶芽的纖維非常豐富,比牛蒡還要高出一倍的纖維,可以有效促進腸道蠕動。
2. 菇類含有多醣體可以提升正常細胞功效,並具有豐富纖維素,促進排便。
3. 蕎麥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可消除體內的廢物,有助糞便的增加。
適用體質:任何體質皆適宜。
注意事項:可以選用其他蔬菇替代。


內容摘自 三采文化出版《癌症中西醫合療事典》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不能不知道的異位性皮膚炎保養治療之道向「異位性皮膚炎」的家長致敬
 
您不能不知道的異位性皮膚炎保養治療之道

輕鬆美膚皮膚科診所 陳衍良醫師

有異位性皮膚炎小孩的父母,平常要特別注重病童保養肌膚的方法,因為如果能做好保養能大大減輕病童發病的機會和程度,可以減少小孩的痛苦。 這些保養的方法,包括有:
1 •避免讓患者皮膚直接接觸粗纖維的衣物(包括嬰幼兒本身的以及父母的衣物),如毛衣、尼龍,宜穿著寬鬆的棉織物。
2 •避免用過熱的水沐浴、沐浴時間不宜過久。清潔沐浴用品以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都不能含有香味和酒精。
3• 洗完澡時,要在身體處於微濕時(一般是大毛巾擦乾身體後)立刻擦上的凡士林,若因黏膩不適,可試著減少使用的量或是使用無香精的保養乳液(乳液的選擇以較為固態為佳,盡量不要選擇液狀)。
4 •夏天要避免穿過多的衣服,以減少流汗產生癢感。
5 •冬天要避免肌膚乾燥,並且保持潤溫暖的環境。
6 •避免壓力過大,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
7 •避免灰塵、塵璊,少用地毯、少接觸毛絨玩具,不飼養寵物。
8 •如果有發現容易引起病狀的食物,宜避免。否則不宜對食物做過多的限制,以免影響小朋友的生長發育。
至於很多家長會問的問題,「反正小孩長大會自己好,是否應該要治療呢?」
必須提醒家長的是,並非每個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長大都會自己好,根據醫學的統計,控制愈好病況程度越輕的人,將來會好的機會越高;反之則會跟著一輩子!所以建議家長應該積極讓病童接受治療,找一個自己可以信賴的醫師,持續認真的治療。如此可以減少大人小孩的痛苦,以及增加小孩將來的治癒的機會。

 
 
 
 
 
向「異位性皮膚炎」的家長致敬

輕鬆美膚皮膚科診所 陳衍良醫師

「養兒不易,養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更困難!」這是很多過敏兒家長的心聲,筆者家中也有過敏兒特別能體會這些父母的痛苦!的確對於照顧異位性體質小朋友的家長而言,這條路的確是漫長而且需要極度耐心的,需要照顧小孩的身體,也要照顧小朋友的心理,在這裡我們除了要向家長致敬外,也提供大家一些「帶」這些小孩心理層面的參考。
異位性皮膚炎雖然不會傳染給他人,但的確會造成病童外貌的影響,也會影響病童的心理與情緒。當發病時的確會造成病童覺得沮喪、生氣、孤單、情緒不佳、不舒服的感覺,大一點的病童也會害怕交不到朋友。
而父母在照顧這類病童上比較容易發生的錯誤,包括:
1. 一味責罵:很多父母知道搔抓的動作會引想病情惡化,而一味苛責小孩,其實小孩大多是劇樣難耐,協助小孩解決痛苦,會比過度苛責來的有效!
2. 忽視不理: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又認為長大自然會好,所以有些家長會來個相應不理。這樣的態度不但會讓小孩覺得孤單、缺乏被了解,也會延誤病情。良好的病情控制,有兩種意義,一為提高當下生活品質,二為提高「長大會斷根的機會」,因為嚴重的病童可能會持續發病至成年。
3. 過度溺愛:因為覺得和家族史有相關,而對小孩產生嚴重溺愛,如此也不利小孩身心健康。
其實,積極協助孩子,讓他了解你和他站在同一陣線,願意協助他解決痛苦;當然心平氣和,試著讓小孩接受自己也是重要的!
您的辛苦我們了解,但請相信只要有耐心好好照顧,事情會越來越好!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天進補不可不知 
 
冬天進補不可不知
進補要適時、適量且適當,不要補過頭,反而傷了身體。

今年冬天吃「補」了沒?冷颼颼的天氣,如果能來上一碗暖呼呼的熱湯,不僅溫暖了胃也溫暖了整個身子,所以每當進入秋冬之際,無論是燒酒雞、羊肉爐、薑母鴨、藥膳鍋、人蔘鍋、麻辣鍋,都成為冬令進補的人氣佳餚!進補早已成為秋冬必備的飲食習慣了!

進補,別補過頭了!

冬天進補,一方面可以增加血液循環,避免天冷時手腳冰冷,另一方面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的發生。根據中醫師的說法,在冬季,體質弱的人常會因一些小感冒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而適當的進補,往往能夠避免疾病的侵入;此外,進補應根據個人體質對症下藥,而不是一味地亂補一通。

至於不敢接受中藥材味道的人,也可選擇沒有加藥材的薑母鴨或是麻辣鍋等食品,通常這些食材本身就有進補的效用,對身體也有幫助,所以對中藥有所顧忌的人,還是可以選擇「食補」來過個暖暖的冬天。

孩子不能隨便補
當大人們在進補的同時,常常直接將餐桌上的藥膳補品直接餵給孩子吃,但是這些補品常與排骨或雞肉一起燉煮,含有過量的油脂、蛋白質與熱量,吃一點點還好,不小心吃多了,孩子不但容易腸胃不適,營養也會不均衡。

根據中醫的觀點,孩子如果身體發育正常、沒有疾病是不需要用藥物來進補的,如果真的要幫孩子進補,也不能隨便補!藥膳進補需根據孩子的體質來調配適合的藥材,而且孩子的用藥要以輕巧、簡單、量少、味甘為主。其實,家長只要記得一個原則:充足、均衡的營養,就是讓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的飲食守則,想進補時,最好多諮詢醫生進補的正確方式,以免補過頭適得其反。

孕媽咪進補的注意事項
孕婦在冬季進補關鍵在於要注意營養均衡,沒有必要額外採用藥物進補,可以選擇富含葉酸(如:深綠色蔬菜)、蛋白質豐富的食材(如:魚肉豆類),當作食材的進補,若要加入中藥材則須先諮詢醫師的意見,不要擅自添加,以免危害肚裡的胎兒。

坐月子,吃得美味又安心
根據中醫的觀點,生完孩子後的第一週是不用進補的,一週後則以雞為主要進補材料,尤以烏骨雞為佳。藥膳補品可選擇雞酒、四物雞、十全大補雞,或是人蔘燉豬心、藥燉紅蟳也很美味,只要不會口乾舌燥者皆可放心服用。剖腹產的媽咪則可喝生化湯促進子宮修復,並且要避免飲用含有酒類的燉品。若平時吃補即容易上火的媽咪,坐月子吃補則要找中醫師調配適合自己體質的中藥材進補。

哺餵母乳的媽咪則可以多吃豬腳,來促進乳汁分泌,進補時最好避免如麻辣火鍋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母體吸收這些刺激性之物質後分泌於乳汁中,而對寶寶造成影響。

吃補也要吃的安全又健康

餐桌安全
冬天吃火鍋,全家圍坐在餐桌旁,此時家長就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讓孩子坐在觸手可及的火鍋、熱湯旁,避免孩子因為拉扯或熱湯濺出、翻倒而燙傷孩子。喝熱湯的同時,更要小心地慢慢喝下肚,因為高溫熱湯下肚而燙傷喉嚨的案例也不少,所以在盛湯或是餵孩子喝湯時,要讓湯半涼之後才給孩子喝,以避免燙傷孩子。

飲食攝取要均衡
雖然是在冬天進補,但也要注意當天的氣溫,如果氣溫仍然偏高,補品裡最好不要加酒,以免太燥熱。此外吃著這些以肉類為主的藥膳火鍋時,千萬不要忽略了蔬菜的攝取,餐後再來些水果,避免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取不足,而影響身體的健康。

叮嚀

中醫師叮嚀,適量的進補可以為身體帶來益處,但是,過量食用的話,則會對身體帶來負擔;所以進補前要根據個人體質的需要來進行,不可隨便亂補一通,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全。

 
 
 
 
 
~~ 寶寶輕鬆帶 媽媽網上遊 ~~
BabyDJ婦幼網(http://www.babydj.com)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報日期:95年12月29日
懷孕學園育兒學園最新話題醫師諮詢
寶寶網頁
消費情報親子購物網
   

告別冬季乾癢的秘訣 — 保濕、滋潤,讓肌膚水嫩又美麗!

近來一波波的冷氣團南下,衣服越穿越厚的同時,卻感到肌膚越來越不對勁?平日還好,但入夜就寢時,蓋上棉被就覺得四肢發癢,忍不住就一直抓,但是卻越抓越癢,甚至不斷地有皮屑掉落,整晚癢得難以成眠。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冬天的肌膚狀況

乾、癢,是冬天肌膚最常發生的狀況,尤其乾性肌膚的人以及老年人,皮脂腺功能較差、出油少,所以在冬天更容易有紅、癢、痛的現象,很不舒服,而皮膚乾燥的感覺會隨著天氣越冷,而越來越顯著。

通常乾、癢的狀況最容易出現在四肢伸側、前胸等油脂分泌較少的部位,尤以小腿前側最為常見。一般冬季癢的皮膚會出現白色龜殼般裂紋、脫皮;有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等潛在疾病患者更容易有冬季癢,且會產生紅色網狀龜裂及大量皮屑脫落。

有人以為冬季癢是因為肌膚不乾淨而引起的,所以就拼命地以沐浴刷搓洗,專家提醒,這樣做不但把皮膚表面的天然保護層刷掉,使肌膚失去了水分與油脂,反而變得更粗糙、皮屑掉得更多!

預防肌膚「不聽話」的方法

冬天保養肌膚是基本的動作,但是你用對方式了嗎?選對方法,才能輕輕鬆鬆地預防肌膚不聽話。

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
厚重外衣穿上身的同時,不要忘了也要幫肌膚補充必須的水分!由於天氣乾冷,人體攝取的水分減少,除了要多喝水補充之外,泡澡或冬天盛行的泡溫泉都可幫助皮膚水分的補給,但是洗的次數、洗的時間,以及溫度都要控制,尤其在冷冽的天氣下,泡在暖暖的溫泉裡,會讓人寒意全消,冬季癢的症狀也因為泡熱水而減輕不少,不知不覺就泡很久,但起身離開水池後如果沒有即時保養,待水分蒸發反而會使皮膚癢的症狀更加嚴重。

滋潤肌膚
冷風一吹,肌膚的水分蒸散快,如果不幫肌膚穿上一層保護膜,不小心就會呈現乾、裂、脫屑、粗糙的症狀,嚴重的還會破皮、結痂甚至引起感染。如果肌膚本身為乾性的,平時在沐浴、泡澡、泡湯後,就要馬上塗抹含油性高的保養霜,保持皮膚的濕潤,不讓肌膚的水分那麼快就流失;根據皮膚科醫師建議,洗澡後不要立刻走出浴室,最好在浴室中擦乾身體後,並於三分鐘內即全身擦上乳液,才能達到最好的滋潤效果。

保持空氣溼度
寒冷的天氣,許多人都窩在家裡不出門,並使用空調、電暖爐等保暖電器,提升室溫;但是溫度提升的同時,空氣的溼度也相對降低,肌膚表面的水分不斷地流失,就顯得更乾燥了,而有乾癢症狀的人也會更嚴重。因此,使用保暖電器時,可在室內放置一盆水,提高空氣的含水量,也可幫助保持肌膚的濕潤度。

舒適穿著
冬天穿著的保暖衣物,內著應儘量選擇舒適、寬鬆的貼身棉製品,尤其容易冬季癢的人,更不建議穿著直接接觸肌膚的尼龍材質或毛料材質的衣物,才能降低衣物對肌膚的刺激,減輕冬季肌膚癢的症狀。

寶寶的防禦措施
寶寶的細嫩肌膚可是禁不起寒風的吹襲!小孩子的嘴唇、皮膚在天氣乾冷下會較乾燥,嚴重的還會乾裂到出血,媽咪平時可以幫寶寶擦些綿羊油之類的油性軟膏,保持濕潤;也儘量不要讓孩子暴露在寒風中,外出最好戴上口罩、手套、帽子,並穿上襪子比較保險。

叮嚀

冬天保養肌膚並不難,只要日常生活多注意,就能有效預防肌膚不聽話的狀況發生;但是如果肌膚狀況已經變差,甚至已經破皮、龜裂,記得不要亂買保養品來擦,還是盡快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才是上策。

 
 
 

平日肌膚覺得乾燥,就應該做好潤膚的保養;天氣變冷時,更要加強防護的功夫,這樣一整個冬天下來,肌膚才不會變得又乾又澀,反而會透露出水嫩有光采的明亮膚質喔!

 

 
 
 

許多人心中都存著對自我的一絲懷疑,就如同怕冷的企鵝走在風雪中,顫抖地問著毛絨絨的北極熊,說:「我是企鵝嗎?」寶寶可從書中看到許多極地動物的特徵,也可幫企鵝評斷牠到底是不是真的「企鵝」!

 

 
 

 喝母奶的寶寶,
   十天大一次便便!


   作者:新手媽
   發表時間:2006-12-24

寶寶現在四個月大,在出生一個多月時,每天大便的次數便逐漸減少,最高記錄為十天才大一次便便。去照X光、吃輕瀉劑、做肛表的刺激、肚子按摩、擦薄荷油,今天已經是第六天了還沒有大,但是寶寶的精神很好,也不見疲倦之態。

請問寶寶有什麼問題?十天大一次便便對於他的腸胃有沒有影響?

作者:劉適豪醫師
  發表時間:2006-12-27

有關喝母奶的小寶寶,他的大便型態與頻率是比較多變化的,但是仍需要帶給醫師檢查評估,看是否有其他生理性的病變。只要小寶寶沒有明顯不舒服的情況,醫師檢查又都沒有問題,你就不必太擔心了。

    <<我要諮詢....>>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感冒久治不癒 當心引發致命急性心肌炎

更新日期:2007/01/02 12:25

(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二日電)星座專家星星王子閻永恆罹患心肌炎,目前性命垂危。心臟科醫師今天提醒,民眾千萬可別輕忽小感冒,過去有不少三、四十歲的青壯族群,就因感冒久治不癒,結果引發可能致命的急性心肌炎,病情嚴重者,甚至會死亡或必須換心。

星星王子閻永恆跨年夜因為急性心肌炎,住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加護病房,病情並不樂觀,需要仰賴體外循環機「葉克膜」維持臟器功能,由於閻永恆正值壯年,過去又無特殊病史,意外發病,格外引人關注。

台灣換心權威、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王水深表示,心肌炎的患者,以青壯族群為主,多數是因為感染克沙奇或腸病毒等病毒,初期症狀跟小感冒差不多,會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民眾千萬別輕忽。

王水深解釋心肌炎,就是心臟肌膜發炎,可能引發原因有兩種,一是病毒直接侵襲心臟,再來就是病患的自體免疫反應過於強烈,在感染病毒後,無法區分病毒跟人體正常的組織,反而殺死某些成分與克沙奇、腸病毒相似的心肌組織,造成心臟衰竭等重症。

王水深說,不少民眾往往不自知罹患心肌炎,以為只是小感冒,臨床統計,約有九成的患者,可以自行痊癒,但其餘的一成嚴重患者,如果沒有適時治療,最糟得依賴葉克膜才能維生,其中約有八成最後可以救回一命,但還是有兩成病患必須換心,甚至得面臨死亡。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篇】正確用藥,安全百分百

Q1:忘記服藥怎麼辦?
A:忘記服用藥物若及時想起,可立即補服,在1~2小時內補服用仍有作用,但如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就不要補服,只要按時服用下次的藥物即可,否則可能引發藥物過量的危險;而睡前服用的藥物,若是白天才記起,就無需補服睡前藥物,否則可能會產生嗜睡等作用。
       而抗生素因為必須讓身體維持一定的濃度,因此,一定要補服藥,但要注意補服時間,若是1天必須服用3次的抗生素,想起忘記服用時要立即補服;但是離下次服藥時間則要間隔2~4小時,若1天只需服用2次的抗生素,補服藥後的5~6小時,才能再服第2次。

Q2:紅黴素眼藥膏,能擦皮膚嗎?
A:開封1個月後不宜再用於眼睛,但可以拿來擦皮膚。
       紅黴素具有14環內酯結構,是一種極廣效的抗生素,可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使感染症得到控制,特別是對革蘭氏陽性菌具有極佳的效果。
       除用於治療眼睛感染外,開封1個月後不宜再使用於眼睛,可移用做外部藥;對引發粉刺、青春痘的痤瘡桿菌和最常見引發皮膚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很好,因此,也是皮膚科常用的藥物。

Q3:服用藥物與吃水果,應隔多久的時間?
A:服藥前後至少半小時內,不宜食用水果。
       由於水果含有多種植物鹼或酸類,以及許多的生化成分,可能會和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物的酸鹼性及藥性;例如柳橙可能影響青黴素的吸收,而水果中的鈣、鎂等金屬離子,也可能會阻礙抗生素吸收;而葡萄柚更是容易影響藥物代謝而產生毒性的水果。因此,服藥前後至少半小時內,都不宜食用水果。

Q4:開封後的眼藥水,需要放進冰箱內存放嗎?
A:如果醫師沒有特別指示要冰存,一般的眼藥水開封後,只要放在陰涼、無陽光直射且乾燥的地方即可。
       即使保存在冰箱內,眼藥水開封使用後,最好在1個月內使用完畢,否則藥水可能會孳生微生物;若眼藥水有異味或是變色、出現懸浮顆粒時,很可能已經變質,最好停止使用。

Q5:舊藥該如何處理?
A:藥品沒用完前,藥品的標示不可拿掉,藥袋也不能丟,以免屆時忘記藥名及適應症、使用方法。
       而用不完的舊口服藥和外用藥,必須分開置放在不透明的密封瓶中,減少光破壞及潮解、氧化的機率;若下次再發生類似症狀,就醫時可詢問醫師是否可繼續使用舊藥,若舊藥超過保存期限,為避免被他人誤食,可丟棄於馬桶沖掉。

Q6:吃藥好?還是打針好?
A:一般人都認為打針的效果比較快,確實針劑無需經過腸胃道消化,效果可直接作用;不過針劑的效果快,代謝速度也很快,因此,通常打針後還需要配合口服藥,讓體內藥效維持一定濃度,才能使治療效果持續。
       除了有些藥物如胰島素、疫苗等,仍只能以針劑的方式使用以外;打針還要考慮消毒是否完全的問題,所以,打針不一定比口服藥好。

Q7:胃痛吃市售的胃散有效嗎?
A:對於因胃酸調節出問題而引發的胃痛有效,但不建議經常服用。
      胃散對任何腸胃不適,幾乎一吃見效,因此,許多人都當成常備藥。但胃散並非純中藥,主成分多為碳酸氫鈉,就是小蘇打及碳酸鎂,有些則加上矽酸鋁、鋁鹽等;由於能快速中和胃酸,因此,很快就抑制因胃酸調節問題引發的胃痛。
       缺點是胃酸無法發揮殺菌效用,消化酵素也被破壞,長期下來會破壞胃酸正常的調控機制、引發腹瀉;高血壓或腎功能異常患者,因無法代謝而中毒、脹氣、腸阻塞等副作用,不建議常用。

Q8:皮膚貼布多久要換?
A:皮膚貼布在身體內的服貼均賴其黏性,身上的汗液或是油脂、污垢會影響它的黏性,因此,黏貼前最好用香皂清洗局部、擦乾,但不宜灑用痱子粉或撲粉,在靠近關節處也要注意預留關節活動時的張力,以免影響行動或造成貼布彈性疲乏。
       一般痠痛貼布最好在6小時內取下,以免因悶汗引發搔癢及過敏,之後間隔4~6小時再貼新的貼布,減少局部皮膚受傷;至於尼古丁貼片或荷爾蒙貼片,因為有特殊設計,能減少過敏反應,因此,可黏貼數天。

Q9:哪些藥物不可壓碎或磨成粉服用?
A:為方便幼兒及吞藥困難的患者服藥,常會將較大的藥丸、藥片磨成粉末,不過有些藥並不適合壓碎或磨成粉末服用;例如腸衣錠,它是利用腸衣錠的保護效果,讓藥品完整通過胃的消化,延遲藥品的作用,讓藥物的成分到小腸才被釋放,避免胃酸破壞並增加藥品活性,同時也能降低藥物成分對胃的刺激性,因此,不可壓碎或磨成粉服用。
       膜衣錠的藥物雖然主要是預防藥物受潮利於保存,但也是預防藥物的藥性提前被釋放出來,因此,最好也別壓碎。而膠囊狀的藥丸無論是硬膠囊或是軟膠囊藥物,也最好是整顆服用;另外,像強調長效型的藥物,因為內含有分時崩解的特殊設計,也是不宜咬碎,需整顆吞服的藥物。

Q10:如何正確吃胃藥?
A:過去雖因胃藥的濫用,造成藥費浪費及不必要的用藥,目前衛生署及健保局已經對多數的胃藥不予給付,不過有些藥物確實會對某些患者產生腸胃的影響,因此,有些藥物最好還是搭配胃藥一起服用;包括傳統型的阿斯匹靈以及非類固醇類解熱鎮痛劑等,不過使用胃藥保護胃壁並非和這些藥物一起服用,正確的方式是在服藥2小時後再服用胃藥,才能達到中和藥物引起胃酸不正常分泌的作用。
      如果沒有搭配胃藥,服用容易產生胃部不適的藥物時,最好在進食2小時內服用,因為食物可以形成對胃壁的保護。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健康熱頭條 ─ 慢性疲勞症候群該被「正名」CDC: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Real'
好健康小單字 – 慢性疲勞症候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好健康熱頭條 ─ 慢性疲勞症候群該被「正名」

長久以來,對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是否為法定疾病的爭議不斷,它更被藥廠所嚴重忽視,在近期則受到美國聯邦政府的關注。

受到最近一項科學發現所支持,研究結果將該病和可能的基因和生理病因作連結,CDC(美國疾病管制局)官員表示,要將慢性疲勞症候群納入「真正」的疾病之列。

CDC 局長Julie Gerberding醫師表示,疾病研究科學已有長足進展,她正著手進行活動宣導,以提高一般大眾和醫界對該病的重視。

Gerberding醫師表示,我們有責任提高這個病症變成真正疾病之認知。

為了在這方面努力,CDC同時也發佈簡明的指導方針,敦促醫師對有該病症狀的病患,在診斷時納入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考量,即使並沒有其他身體或心理方面的解釋被發現。

CDC的指導方針主張適量運動、飲食節制,並接受治療,以緩解個別的症狀,像是頭痛、喉嚨痛和睡眠問題。

【常見的問題】
有許多研究估計,在美國有約一百萬人深受該疾所苦,根據CDC表示,其中僅有少於20%的人被診斷出疾病。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定義為:嚴重疲勞,並不會因休息而緩解,症狀持續六個月甚至更久,它更會使得病患處理例行日常活動的能力降低;其他的症狀包括肌肉和關節的疼痛、記憶力和專注力的問題、頭痛、愈睡愈累、喉嚨痛和淋巴結變脆弱。

慢性疲勞症候群已被認為是造成曠課(職)和工作生產力低落的最大原因,其所耗掉的社會成本高達數十億美金。

【難以確診】
然而,仍沒有實驗室測試、檢視或檢查能斷定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各項詳細數據,目前診斷的方法是以病患過去的病史,以及對其他病症的排除後才下診斷。

而且目前慢性疲勞症候群尚無藥物可治,治療是將重點放在為症狀帶來部份緩解,以及正常功能的回復。

邁阿密大學慢性疲勞研究員Nancy Klimas醫師解釋醫界長期以來對該病所感到的挫折,她指出,截至目前,慢性疲勞症候群並無相關的診斷測試,也沒有血液檢測,這些病患並不好處置,且現今的醫療管理流程必須在六至九分鐘內完成疾病診斷,而這些病患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被診斷出來,醫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確診。

她補充道,照過去的經驗來看,此疾缺少診斷上的可信度,已經成為最大的絆腳石。

【為正名努力】
美國醫療史上,不乏不被視為「真正」疾病的範例,直至其生理上的病因被發現,才會被正名。

憂鬱症,長期以來被忽略並背負著污名,當研究員理解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而非教養不好或個人不夠堅強等無理的原因,則很快的得到正式疾病名稱的認可。

現在,似乎慢性疲勞症候群正被權衡著是否要再作分級。

最近的科學發現已經將問題和身體的自體神經系統的異常作聯結,自體神經系統控制著血壓、心率和其他的功能。

同時,基因研究開始指出病患體內的基因,會導引著其身體對壓力過度反應,就某些人而言,重大的壓力源,像是創傷或重大感染,就會誘發形成慢性疲勞的過度反應。

CDC慢性病毒疾病部門主任William Reeves醫師表示,我並不是指好比公眾演說的一些小事情。

今年九月於《BMJ》發表的研究指出,患有嚴重感染的病患中,有12%在六個月後會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發病狀況。

其他的研究則指出,慢性疲勞症候群是從某種過度反應免疫系統(hyper-reactive immune system)所造成的,過度反應免疫系統為易於激化,但難以抑制。

哈佛醫學院醫科教授Anthony Komaroff醫師表示,因為研究證據並非決定性的,那麼仍得對抗長期以來慢性疲勞症候群被認為是病患的胡思亂想,就我的觀點來看,那樣的爭論可以停止了。

【仍有謎題待解】
病因的理論,仍停在理論的階段。

Reeves醫師承認慢性疲勞症候群具高變異性,而且不太可能會只有一個簡單的病因來解釋;病因可能不只一個。

CDC希望醫界能瞭解如何去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不過,Gerberding醫師表示,更重要的是,必須能確認並理解那難以置信的苦痛。

 
 
 
 
 
CDC: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Re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long doubted as a legitimate illness by many and largely ignored by the drug industry -- got a boost from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oday.

Buoyed by a spate of recent scientific findings tying the disorder to possible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causes, CDC officials said they want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to join the ranks of "real" diseases.

"The science has progressed," says Julie Gerberding, MD, director of the CDC, which today began a campaign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and doctors.

"We are committed to improving awareness that this is a real disease," Gerberding says.

In this effort, the CDC also released brief guidelines pushing physicians to conside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hen no other physical or psychiatric explanations can be found.

The guidelines urge the use of moderate exercise, diet modifica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for relief of individual symptoms like headache, sore throat, and sleep problems.

Common Problem

Studies estimate as many as 1 million Americans suffer from the disease. Fewer than 20% of those with the disease have been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CDC.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s defined as severe fatigue -- not relieved with rest -- that lasts six months or longer, and reduces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do usual daily activities.

Other symptoms include pain in the muscles and joints, problems with memory and concentration, headaches, unrefreshing sleep, sore throat, and tender lymph nodes.

The disorder has been cited as a major cause of absenteeism and lost work productivity, with the cost running in the billions of dollars.

Hard to Pin Down

Still, there is still no lab test, scan, or examination that can reve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t is diagnosed by a patient's history of illness, and after eliminating other conditions.

Also, there is no drug to cure it. Treatment focuses on bringing some relief from symptoms and the return of normal function.

"There's no diagnostic test, no blood test," says Nancy Klimas, MD, a chronic fatigue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in explaining the medical community's long frustration with the disease. "These are hard patients, and medical management these days has to be done in six minutes, nine minutes -- and that's not going to happen with these patients. These patients slow your day down."

"Historically it's been the lack of credibility of this illness that's been the major stumbling block," she adds.

Fight for Legitimacy

American medical history is rife with examples of diseases not deemed "real" until their physical cause was found.

Depression, long ignored and stigmatized, quickly found legitimacy when researchers realized imbalanced neurotransmitters were more to blame than bad parenting or a lack of personal fortitude.

Now, it appear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s poised for such a graduation.

Recent scientific findings have linked the problem to abnormalities in the body'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which controls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other functions.

Meanwhile, genomic studies are beginning to suggest that sufferers carry genes leading their bodies to overreact to stress. In such people, significant stressors like trauma or a major infection could trigger an overresponse that takes the form of chronic fatigue.

"I'm not talking about minor events like public speaking," says William Reeves, MD, director of the CDC's chronic viral diseases branch.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BMJ in September found 12% of patients who had serious infections wound up with chronic fatigue symptoms six months later.

Other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e illness stems from some kind of hyper-reactive immune system -- easily switched into action but hard to turn off.

While the evidence is not definitive, it goes against long-held notions that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s a figment of patients' imaginations, says Anthony Komaroff, MD, a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 my view ? that debate should be over," he says.

Mysteries Remain

Still, theories about a cause remain theories.

Reeves acknowledges that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s highly variable and unlikely to come with a simple explanation. "There may be more than one."

The CDC wants physicians to understand how to diagnos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Gerberding says, "but more importantly be able to validate and understand the incredible suffering."

SOURCES: Julie Gerberding, MD, director, CDC. Nancy Klimas, MD, University of Miami, Miami VA Medical Center. William Reeves, MD, director, chronic viral diseases branch, CDC. Hickie, I. BMJ, Sept.16, 2006; 333:575. Anthony Komaroff, MD, professor of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好健康小單字 – 慢性疲勞症候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定義非常嚴謹,必須具備持續達六個月以上無法因休息而緩解之不明原因的疲勞感,且要排除掉所有可能造成疲勞的慢性病因,疲勞的嚴重程度必須至少使日常活動力降至正常狀態的一半以上。

次要診斷標準包括:短暫的記憶力喪失或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活動能力受損;喉嚨疼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壓痛;肌肉疼痛;非發炎性關節疼痛;和以往的頭痛強度或模式不同的新發作頭痛;再怎麼睡都睡不飽;活動後疲倦超過24小時。以上症狀必須在至少六個月的疲勞中持續或反覆發作,且不能比疲勞早發生。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患者應有選擇性地進補,才能真正為健康加分!
高血壓病患~3大健康進補法

高血壓患者應有選擇性地進補,才能真正為健康加分!

高血壓的併發症,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經常是在季節交替,尤其是進入寒冷的冬季時發作。

而在冬季,由於中國人十分重視食補,相信食補勝於藥補,有病治病、沒病養生的觀念更是根深蒂固;但是民眾在大啖美味補品的同時,是否曾想過補品食材的選擇,以及配料、湯底、調味料或是烹飪方式,是否都符合所有的人進補?是否真的對健康加了分?或是反而更損了身體的本錢呢?
這些基本的健康常識,都是保護自己身體健康的關鍵,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應小心,不要盲從,務必在食用補品前先了解自己的飲食禁忌!


高血壓病患~3大健康進補法

健康進補法1~慎選主要食材
進補的主要食材,多是以蛋白質食物為主,高血壓患者應該多選擇含較少油脂、膽固醇及飽合性脂肪酸的食物,例如以雞肉、魚代替排骨,且烹煮前可先行去掉過多的脂肪,例如去掉雞皮或是以熱水川燙去血水、雜質和油脂,再來就是注意食材部位的選擇,例如以雞胸、雞腿,代替全雞;嫩里肌肉代替油脂較多的部位,或是取代內臟、小肚。以蛋白取代全蛋(蛋白可以提供全蛋的營養)。
也可以使用黃豆製品取代肉類來烹調,黃豆製品也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相較於動物性食品,大概只有含鐵量較少;但是相對於動物性食品,黃豆製品不含膽固醇、油脂量、鈉量較低,且含有較多的纖維質,更合適於高血壓患者,只要注意其他食物食材及藥材的搭配,多食用高鐵的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紅鳳菜、當歸等;進食時,水果、果汁可以搭配著吃(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質及鈣的吸收),多注意飲食的均衡性及營養素的互補性,吃素仍不失於補身的意義!

健康進補法2~注意烹調方法
高血壓患者忌油膩,如果食物先行油炒及油炸過,就比較不適合高血壓患者(例如薑母鴨的湯);較合適高血壓患者的食補方式是清燉、水煮,而且注意質地宜較軟,勿太大塊,以減少吞咬時的困難及負擔。

健康進補法3~勿喝太多湯
一般民眾認為食補的精華都在湯汁中,尤其是精燉濃縮的湯汁,有時甚至僅取其湯液飲用而已。對於喝湯的建議,可以先行將湯汁放涼、冷藏,然後將上面的白色浮油刮除,然後再加熱食用。過程雖麻煩一些,但是如此一來,可以減少一些身體血管的負擔,也不會失去進補的美意,調味時不要加入太多的鹽或是改用低鈉鹽。
另須提醒的是,對於有腎臟病的患者而言,各式湯汁都不太合適,尤其是病情需要限制鉀質時(血鉀質高和尿少),菜湯、肉湯、魚湯中都含有豐富的鉀質,尤其中藥材含的鉀量更豐富,所以對於腎臟病患者,建議進補食物只取其主要食材(例如肉),不喝湯,並且應該控制蛋白質份數。


內容摘自/三采文化出版《高血壓全食物調養》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素配配看-青少年

 


吃素配配看-青少年

吃素一族,如何吃出健康、吃出活力,也需要用心的;
尤其不同族群,亦應有不同的需要。
人生雜誌特別針對長青族、孕婦及產婦、上班族、青少年等四大族群,
邀請到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鄭慧文,
針對不族群容易產生的健康問題,提供正確的素食觀念,
以及實際的飲食建議,為讀者提供明確的指引。

 


長高長壯的新素食觀

                    ■ 鄭慧文

青少年要怎磨吃才能促進發育?如果要讓女孩可愛活潑、男孩靈敏有勁,最好要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吃素觀念,特別是讓他們了解讓自己腦力好、外貌出色、體格健康的生活原則。

抗痘:只要菜菜、不要肉

由於青少年的油脂分泌旺盛,再加上不得不熬夜K書的壓力,使得少年少女每每為了青春痘而暗自流淚。要對付這個毀容殺手,千萬要記得:「遠離油炸、多菜多豆、多喝水」的抗痘原則。

多吃新鮮疏菜、多吃豆類、多喝水,可以讓身體攝取足夠的維他命與礦物質,有效防止痘痘的形成。排便正常,則可幫助身體機能正常化,減少新陳代謝廢棄物堆積在體內。

少吃油炸食品,少吃各種零食(特別是巧克力、炸花生、炸蔬菜),可以減少皮脂分泌。若能配合中性膚質洗面皂(不需要用到油性膚質洗面皂),還可以預防毛孔堵塞。

若「滿臉豆花」是最大的困擾,現在各大醫院都有「皮膚醫學美容中心」,也有「中醫藥美容門診」,可利用健保卡求診,就可拿到抗生素、藥膏、面膜等種種內服外用的戰痘武器,在皮膚科醫師的監督下,安全地清除痘痘。如果痘痘太過嚴重,皮膚科醫師還會建議美白護膚的保養程序,只要合理的費用,就可你讓您重新有一張乾淨的臉。

運動做家事:吃素也能又高又健美

若是家人對吃素的觀念認識不深,可能會阻擋青少年吃素。這時候可以藉由各大醫院「中醫門診」所提供的青少年發育藥膳,讓孩子在吃素的同時,也能接受體質調養。特別是當長輩不吃素、但孩子堅持吃素的時候,求助於中醫師可以讓老人家安心、孩子也能順利地吃素。

全家人都吃素的狀況下,青少年可以多喝牛奶或豆漿,以補充鈣質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睡得飽」的青少年才能個頭長得夠高。與其擔心孩子吃得不夠營養,還不如要求孩子一定要睡足6-8小時,或每天中午及傍晚的時候稍微小睡15-20分鐘,不但有助於消除疲勞,也可幫助孩子長得高一點。

更重要的是,人體的發育需要接受外力的刺激,才能加速骨骼生長。要求孩子經常拖拖地、多走樓梯、多多出外運動(跳繩、打籃球、游泳),可以讓孩子消耗過多熱量,也可以幫助孩子體格健美又高挑。

苗條美麗、體魄強健的青少年素食

女孩想要苗條美麗,吃素的時候可不要忘記:月經正常,小女孩才能順利地轉變為美女。初次來潮後,家長要關心女孩的生理週期是否正常,並在平常就多補充海藻及豆類等含有豐富鐵質的食物。如果生理期實在讓女孩痛得受不了,最好要儘早請婦產科醫師檢查,並學習紓解生理期疼痛的膝胸臥式。

男孩想要長高強壯,吃素的時候更要記得:少喝汽水可樂這一類會導致骨質疏鬆的飲料,盡量多喝開水。此外,男孩發育比較慢,若懷疑自己長得不夠高,可以到各大醫院小兒科進行發育評估。若真的長得不夠高,醫師會利用生長激素治療法,幫助孩子追上同年齡男孩的發育程度。

要靠吃素變成陽光般的美少男或美少女,千萬不要忘記:

  • 早餐吃得飽:豆漿或牛奶喝一杯,全麥饅頭一個或全麥土司四片。
  • 午餐吃得好:不管中午吃得是三明治或便當,記得犒賞自己一個水果(蘋果或香蕉)。若是零用錢夠多,還可加上新鮮的生菜沙拉。
  • 晚餐吃得少:有社團活動或補習的時候,吃點小餅乾或水煮蛋填飽肚子。晚上吃麵或吃飯都可以,但是最好在九點前吃完晚餐,接著就別吃零食了,並盡量在午夜12點前上床睡覺。

青少年的吃素建議

  1. 青少年吃素的好處:美膚養顏、減少痘痘。
  2. 如何吃素最健康:少量多餐,不吃零食。餐與餐之間的空檔,可吃點水果、沙拉,或水煮花生或水煮玉米。也可利用豆花、仙草、愛玉當作零食。
  3. 吃素時特別注意事項:不要為了減肥而餓肚子。一定要吃澱粉、油脂、蛋白質,才能讓身體正常地發育。
健康需求營養攝取食物來源
生活建議
長高鈣質豆漿、牛奶、優酪乳、乳酪跳繩、籃球、游泳。不熬夜
對抗青春痘維他命C檸檬汁、奇異果、青椒不吃油炸品、咖啡、辣味
生理期順暢鐵質蛋黃、芝麻、莧菜少吃冰涼飲料或食物
 


一樣長得又高又壯

   謝汶諺(惇敘高中一年級,16歲,吃素17年)
   謝效羲(石牌國中二年級,14歲,吃素15年)

                    ■ 李玫君

是不是印刷錯誤?吃素經歷怎麼比年齡還長?聰明的讀者一定猜到了,是的,這對兄弟檔是從娘胎素吃起的。

父母親在結婚前雙雙吃素,體認到素食是人類最自然健康的選擇,因此兩兄弟就這麼從娘胎中一路吃到現在。謝爸爸藉由讓孩子感受到動物被屠殺前的恐懼及哀憐,心中油然生起「不忍殺生食肉」的惻隱之心,而一旦心地柔軟,吃素就自然成為這對兄弟生活中難以切割的一部分。

謝家並不為這對成長中的孩子特別挑選昂貴食材來進補,自家經營素食餐廳,對大自然所恩賜的蔬果有一分敬重,「依時序生長的蔬果,所含有的精華正符合人體在那個季節所需的營養素。」因此家裡盤中飧依季節不同而調整,吃當季盛產的食材,既經濟又營養。每餐吃一大碗白米飯則是兄弟的最愛,問他們喜歡吃些什麼菜,「媽媽煮的都吃」是兩兄弟一致的回答,不偏食的汶諺及效羲,連苦瓜都甘味入口。

現今素食的便利,讓他們無論在學校或出門在外,都通行無阻,想不出吃素有帶來任何的不方便。同儕喜歡的可樂對他們而言無樂可言,開水、鮮奶及現榨果汁反而是甜美的飲料;雞腿、排骨化身為引不起食慾的石頭,他們樂於在天然蔬果中看見自己的認同。

從小他們倆就隨著父母跑步,藉著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及強化骨骼,游泳、跑步陪他們走過童年,兩個人都擁有極佳耐力及體能,良好的身體循環直接反應在身高,哥哥已有181公分,弟弟不遑多讓以167公分緊追在後。

飲食及運動的均衡發展,兩個人的學習反應靈活、吸收力快,國術、美術、機械等都難不倒他們。才藝佳但個性靦腆、溫和,有一分樸實的青澀;謝家兄弟在父母親順應自然法則的教育下,不僅以天然食材入口,也將自然融入生活的各個層面。雖然正值所謂升學階段,但是兄弟倆不熬夜,維持正常睡眠習慣;課業再多,幫忙洗碗、澆花、拖地等是天經地義的事,哥哥汶諺得意地說「我還會曬衣服及收衣服,比弟弟還多兩項呢。」汶諺及效羲兩兄弟,不只吃素,更在素樸心性中成長茁壯。

 

本文摘自人生雜誌264期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刊編輯/洪惠靖

妳不能不知道的事:陰道分泌物

正常的女生都會有陰道分泌物嗎?這是許多女性朋友心底的疑問。答案是:是的!陰道分泌物的存在是正常且必要的。陰道需要適當的潤滑和濕潤,就像我們的口腔需要唾液,正常陰道內含有乳酸桿菌會產生乳酸來維持陰道酸性的環境,並使分泌物呈現酸性狀態(Ph4.0~5.5),具有保護及防禦外來病原細菌的抵抗作用,且分泌物多呈現透明或白色,但流出體外和內褲接觸後,會因氧化而變成淡黃色,只要量不多、無刺激性、略帶酸味都是正常的。

在有些情況下如動情激素增加(排卵期)、情緒緊張以及性行為時,陰道分泌物會有變多的情形,這是正常的。不過,若有不正常的陰道分泌物,如量異常變多、顏色改變呈濃樣黃色、褐色或紅色、或發出異味時,這時您可能需要接受婦產科醫師的協助與幫忙。

護墊到底該不該用?

市面上、廣告中琳瑯滿目的護墊商品,以及媒體大力傳播護墊具有保持女性私處清潔及乾爽的作用,似乎護墊是女性必需品;但就醫學角度而言,臨床婦產科醫師對此卻採取保留態度,究竟護墊該不該用呢?

在正常情況下,女性陰道分泌物因動情激素增加(排卵期)及性行為等而有變多的情形,令人感到濕悶、不舒服;此時,站在醫學的觀點會建議您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以及舒適的棉質內褲,避免穿緊身褲或褲襪以減少外陰部的潮濕及摩擦,降低肌膚紅癢的情形。並保持清潔、乾燥,減少發炎感染的發生。台大婦產科主治醫師童寶玲表示,除非必要如正在進行婦產科相關治療(如:陰道塞劑)或因月經週期快結束時仍有少量出血外,並不建議使用護墊,因為護墊的材質不容易透氣、易過敏,再加上若未經常更換,反而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結果反倒適得其反。

童醫師更表示,有些女性因陰道分泌過多或分泌物有異味,於是選擇了有香味的護墊,希望掩蓋異味的出現,結果反而產生接觸性皮膚炎。其實,當您有異常的分泌物增多、有異味、或異常顏色時,應盡早尋求醫師協助,才是根本之道;單純地只使用護墊來解決只是治標不治本。

照過來!使用護墊原則

當您需要使用護墊時,以下這些是您需要注意的:
●護墊的選擇,盡量以透氣、無色、無香味為佳。
●經常更換護墊,髒了、濕了就換。
●保持外陰部清潔、乾爽,盡量不要穿著緊身、貼身衣物或褲襪。

其實,女性朋友在面對陰道分泌物增多時,只要保持外陰部的清潔、乾爽以及勤於更換內褲即可。若使用護墊是因為分泌物異常增多、顏色異常、異味等情形,或因使用護墊後產生外陰部皮膚紅腫、癢、刺痛等現象時,建議您尋求醫療協助來解決問題,別輕忽您身體帶來的警訊。

出處:健康世界雜誌電子報  

yikink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